浅析提高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杨小蓉
[导读] 中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根本为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职学生生活化和语文教学目标完美融合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得到稳步的“职业化”发展。

杨小蓉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中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根本为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职学生生活化和语文教学目标完美融合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得到稳步的“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提高;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144-01

        一、中职语文的核心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要求中职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 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三、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
        1、学生"学”的问题
        中职语文课学习态度调查统计表。知识储备弱。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不成体系。内化意识弱。学生的惯式思维,重视考试分数,忽略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没有从学科知识内化成思想意识,没有完全形成重复地、一贯地、熟练地正确的价值观的行动。
        2、教师“教”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师离总书记要求的差距。具表现学校重视不够、结构不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专业素养缺乏,对语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按教参依样葫芦,不能完全领会教材意图,只能依赖教材教学,教学手段落后,信度缺失,效度全无。
        四、提高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提高。放眼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其教学对象年龄大多在15- 22岁之间,他们活力四射,处于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加之当前中职语文重知识,轻能力,课上讲课文,课下写作业,教学方法单一,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达成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提高达成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以下五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实践,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中职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生活必备语文素养、职业拓展语文素养、就业需要语文素养、职场应用语文素养。这些语文素养的培养,将为学生形成职业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践行先进理念,将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中职语文教学个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方针,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之获得与其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素养,来增强职中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生发展和继续学习大好基础。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
        3、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生活,和学生交朋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职中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和老师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有一种敌对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跟他们一起活动、学习,学生才愿意和你交心,“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转变。愿我们都成为学生的朋友,愿学生都成为我们的朋友!
        4、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达成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
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瘦”本为病态, 是不美的,然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很美,原因何在?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词作以黄花设喻的句子,思考“黄花”形象虽瘦而风姿秀美的特征,便能准确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是多么的风姿秀美、协调雅畅,是多美的富有诗意之美?
        5、联系学生实际,搜罗语文素材,构筑特色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重要材料,但目前中职语文教材存在着脱离生活实际的不良倾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联系学生实际,重组语文教材。具体可从与生活结合,加大应用文教学力度;与市场相结合,强化口语交际训练;与专业相结合,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如对高星专业、电商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加强应用文及菜单的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推销菜品”、“怎样与客户沟通”、“网店装修”等说明文。这样,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顺利向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语文与生活、专业”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老师和专业老师的参与度,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找到学科与专业的契合点,结合职业情境设置单元任务,通过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使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地生发,从而达到完美结合。让中职学生在努力成为技能卓越的“匠人”,同时拥有深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思维,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用出色的语文表达能力推介作品,形成特有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信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更能展现出中职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定会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晓艳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视阈下的诗词教学策略探析一-以《山居秋暝》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9):25-28.
[2]赖美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诗词鉴赏与解读七巧读之后素读领悟诗词的语言美[]课外语文(下),2019.,(8):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