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忠孝 张科芳
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学753000
石嘴山市平罗中学753000
摘要: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家校合作多是在学生在校,家长课下辅助或与老师沟通交流,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家校合作教育突显的尤其重要。家校合作如何在线上、线下开展有益的探索,如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疫情 家校合作教育
摘要: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家校合作多是在学生在校,家长课下辅助或与老师沟通交流,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家校合作教育突显的尤其重要。家校合作如何在线上、线下开展有益的探索,如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响,家庭教育可以有效传递这次疫情带给孩子的人生体验和思考,孩子可以更多亲身感受父母身上的可贵东西,特别是勇敢面对危险、无私奉献等精神的熏陶,这些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
二、疫情真正考验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
这次“陪伴”真的与以往不同。过去的陪伴可以由孩子的祖父母代劳,现在可能得亲力亲为;过去看不见或可以忽视的孩子习惯养成,现在统统逃不过去。这次陪伴也有了质的变化,由过去不充分、碎片化的陪伴到现在系统化、高质量的真陪伴。这期间,需要父母具备扎实的习惯养成培育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打理自己的碎小事务、健康饮食、做事不拖拉、餐桌礼仪等等;需要父母具有为人父母的高情商,善于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因为疫情被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并给予疏导排解,与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需要父母具有良好的学习指导能力,这需要父母熟悉了解孩子的学校文化课程的开设和进度;为当好孩子居家线上学习助手,父母还需熟悉网络管理及一定的鉴别能力。这些能力的背后还考量着父母做家庭教育的耐心和艺术,考量着父母的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
三、疫情之下,努力破解目前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期待合作的迫切需要出发,破解彼此缺乏信任的问题。“80后”的新生代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不再是不懂教育者,他们甚至把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与老师的较劲,成为了家校关系的新形势。社会心态、教育政策的变动,都给家校关系带来新挑战。此次疫情为家校各方提供了合作的最大意愿,这个意愿是信任的基础。为此,家校合作教育各方,特别是家长和学校都必须做好再学习、再研究的积极准备,而不是刻舟求剑,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校沟通模式。
二是如何进一步理清教育边界,同向而行,共育良好家校关系,让家校合作教育更有效。由于参与者的主体、职责、侧重面不同,使得家校合作教育中的具体当事者---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边界不够清晰,有“越界行为”的发生,亦有更多不作为,致使当前的合作教育效果不理想。因为疫情,学生被迫在家,学校教育几乎停摆,这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感觉无所适从,同时,也让更多家庭理清了自己应该担负的职责是什么。
明确了职责,我们就可以避免家校矛盾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扭曲教育生态,各方智慧、真感情、真爱心是家校合作教育的基础。
教师恪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之心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之心与家长沟通,消除家长顾虑;学校与家长之间要理清责任边界,避免让对方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同时,家长和学生要尊重、体谅和配合教师。家长、学校和教师在平等互信且责任边界明晰的基础上同向而行,方能培育出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围绕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出力。
三是一说到家校合作教育,家长依旧是更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轻视学生综合素养和修为的培育。这是家校合作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的一个“梗”,突破它,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关键。
疫情困住了孩子们的身,决不能困住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和自我成长。除了文化底蕴,孩子们更需要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这些素养的指引。而这些素养的培养,家校合作教育则是基石。
以养成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为例,防疫情,成为规则教育活生生的教材。活泼是孩子的天性,疫情之下,守规矩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显得可贵。孩子应该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为富有个性和良好习惯的人,不失天真,甚至是“淘气”的底色,但要清晰底线,家庭要讲爱,也要讲理,更要讲规则。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重在培育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这些也是一个人建立幸福生活的最基本素养。孩子的“三观”处在正在形成中,家长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孩子“涂上”生命健康和家国情怀的底色,这次疫情是难得的教育契机。我们要通过家校携手,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精神转化为抵达孩子灵魂深处的力量,滋养孩子的精神成长。
四是强化家校合作的培训指导。各级教育部门要承担起家校合作的培训任务,为合作培训给予政策、财力物力支持。学校要依计划对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教辅人员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指导,结合此次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合作的实践,及时总结新模式下的家校合作教育成绩,学校要将家校合作教育工作任务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对全体教师提出工作量化要求。
四、再出发,教育离不开家校深度合作
疫情的困局中,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孩子适应线上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各尽其责,扬长避短;面对危机,孩子如何深刻的补上生命教育这堂大课,家长更是责无旁贷。同时,学校也要充分认识和抓住教育契机,及时把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课与文化课同频送到孩子的内心,更要提前研究,不失时机,深入探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探讨生命、伦理、道德、信仰等,待到全面复学时,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被我们利用是学校如何上好德育课的共同思考。
疫情之下,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家校合作教育各方以线上教育为平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合作与交流。然而,家庭教育依然是基石和固本的教育,家校合作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孩子是可能的,这个过程合作各方应该是目标一致,携手前行。至此,家校合作教育在疫情的“危”中看到了“机”,是我们大家的幸事。
①人民教育 2020年第7期《面对危机的教育反思》朱永新
②人民教育 2020年第6期《如何面对被疫情放大了的家庭教育问题》王颖
③中国教育报 2020年4月15日《疫情期间教学勾勒未来学校轮廓》;陆云泉
④中国教育报 2020年4月1日 《在线教育离不开家校深度合作》王晓燕
⑤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3日《在超长陪伴中升华亲子关系》彭妮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