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魏娴娴
[导读] 美术是一门教学生如何从艺术角度去鉴赏事物

        魏娴娴
        石嘴山市育才学校 753000
        摘要:美术是一门教学生如何从艺术角度去鉴赏事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小学美术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不仅学到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和应用,以提高其综合素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视角中心,将课堂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带着兴趣从生活视角增强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契合素质教育全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前言:
        众所周知艺术源自生活,美术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要强调生活化,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在美术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走入生活,应注重将美术与学生生活体验和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和鉴赏美,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开展生活化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重要节日相融合
        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内容与重要的节日活动相融合,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节日都可以成为美术课堂教学很好的题材。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节日,回忆节日当天的情景,或通过平时看到的、想到的,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拴五色绳、佩香囊,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绘画的素材。这样融合重要节日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生活中常见材料融入美术课堂
        在人们不断制造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今天,废瓶子、泡沫,纸板随处可见。因此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废料,进行巧妙、大胆的创作。通过各种废弃物的组合,制作出一件美术作品。这样把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授课前设想如何从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入手,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来达到教学目的。生活中小学生于对空的饮料瓶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此时教师可以以“瓶瓶罐罐大变身”为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进行一定的创意设计,可以制作成种花的“花瓶”,装笔的“笔筒”,存零钱的“储物罐”等等。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实用又美观。这样的教学环节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以得充实和丰富,促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和改革。


(三)学科整合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情操,更主要的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美术教学的发展除了对美术知识的提高,还应该强化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
把美术与音乐、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比如美术和语文虽然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互为利用的。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各种直观图片的观察、欣赏或生动的动画演示,使抽象的教材生动化、形象化,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于他们接受。同样,美术教学也会有主题和文字描述,进行深入阅读和体会,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作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融入更多情感,从而增加作品感情融入和作品的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美术学习的生活认知
        美术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美术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应用情境教学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然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方向,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主动参与。
        例如:在《数字变变变》一课总,教师可以将数字与生活事物进行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也可将学生熟悉的儿歌“1像粉笔、2像鸭子…”。然后为学生示范先写一个数字“2”,再填上几笔将其变成一个简笔小鸭子形象,这样可以结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动画绘画和创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不同数字创作出与身边事物形状联系紧密的作品,从而在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加强生活体验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开设美术课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美,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进行美的创造与表现,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活动。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艺术气质的同时,生活体验更能够让学生了解美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加强生活体验,体会美术学习所带来的丰富生活,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心灵的滋养。
        例如:在《蚂蚁搬家》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来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又能观察到蚂蚁搬家的过程,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动物的智慧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从而加强学生生活体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结:
新形势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在教室中冥思苦想的进行绘画,而是在对自身的生活进行真实描绘,从学生内心情感出发,激发了小学生学生美术的兴趣,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进步和美术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扬.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9):169.
[2] 郑波.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2019,16(34):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