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刘志虎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志虎
        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413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又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数学中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正在退化,很多小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就需要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计算能力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标中对数学目标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对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有了明确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提高计算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计算和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社会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计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高科技的产物,都离不开底层的计算,这充分的说明了小学计算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情,因为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因为世界的表现形式就是:数、量、空间和时间之间通过组合形成的,本质上是离不开数与计算。良好的计算能力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本质的重要能力。
(二)计算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在计算每一组数据的时候,里面所涉及的概念,公式,法则等,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和规律,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总结事物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学计算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同时,由于计算离不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计算过程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在教学中阐明数学概念和计算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总之数学计算将陪伴人的一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应当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高段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敏感
        想要学好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天赋,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对数学的学习下功夫。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上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断的下降,主要的因素有两点:第一是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学习只是家长要求学习,本身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造成学习数学没有动力,进而造成计算能力偏差。第二,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数学的很多只是都是可以融汇贯通的,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掌握的不扎实,造成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无法灵活应用,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计算水平的提高。


(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往往会让学生写很多的练习题,多练习关于考试的题型,这样布置大量的作业,不仅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后作业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数学数学情绪下降,进一步影响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对数学学习缺乏重视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会压缩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时间,并且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重视数学的学习,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就会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另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经常马虎,很多题目还没有看完就开始解答,计算的时候也是经常丢三落四,不细心,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部分概念的理解也是模棱两可,导致在解题的时候很多题目不会做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对数学学习缺乏重视,导致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数学理论,掌握计算方法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理论的教学,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数学,从而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理念,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用数学理论知识和法则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相乘相关内容时,通过拆分可以有效简便计算,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比如15×12计算过程讲解时,如果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整个过程相对繁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12拆分为10+2,先引导学生计算15和10的乘积,然后再乘以2,可以快速得出计算结果。为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12和15相乘,就是12个15相加,可以先引导学生计算10个15相加,再加上2个15,从而得出最后的结果。通过这种算理的讲解,在不断的拆分和组合过程中,学生会掌握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灵活性,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良好计算,加强计算训练
        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加强计算训练,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计算与问题的解答,首先需要进行题干信息的分析,着重抓住题干的重点和考察内容,分析重点和字眼,促使学生初步了解与理解计算顺序和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公式进行运算,在这样一套流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审查题干,到确定计算思路,构建一个基础的框架,促使学生严格遵循这样一个流程,进行计算与解答。在计算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结果的复查和审核,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
        另外,为更好地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通过强化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精准性和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部题型划分为三种:基础题型、易错题型、特殊题型,通过基础题型,锻炼与提升学生计算法则的掌握能力,通过易错题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盲区;通过特殊题型,促使学生掌握大致的出题类型,避免学生遇到生疏题型时不知如何下手情况的发生。
总结: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龙海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8,(32):97.
[2] 骆锦艺.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4(24):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