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毕金良
[导读]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毕金良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山民族中学 云南 红河652300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总目标,认真研究体育新课标中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运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所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经过认真解读,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包括以下几点: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的文化知识,具有解决体育运动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塑造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体育品格。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载体,着重发展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从潜移默化中实现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与健康的文化知识
        中学体育教学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主要侧重于体育健康知识以及体育运动文化知识的传授,室内课是体育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渠道。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为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势,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体育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增强大有好处。如,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由于长期跑步训练引起的人的各器官的变化。此外,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体育运动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体育项目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体育爱好。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这些花样繁多的体育项目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对其操作方法、比赛规则等知识讲解给学生听,从而促使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轮滑、花样滑冰、街舞等较为新颖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育知识,拓展学生的体育视野。
        二、改进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解决体育运动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体育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大量练习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更好地达到体育目标。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发现和总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内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如,在进行双手在胸前抛实心球的体育训练时,我就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在做完示范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和研究怎样才能将球抛得更远。之后,我挑选几名代表来讲解体育技巧。之后,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则会显著增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二)注重合作探究
        当然,合作探究是体育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许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之间合作才能完成。如,球类运动、短跑接力等。不仅如此,面对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完成,身体素质条件差的学生也离不开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获得更多的体育运动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来完成体育项目的训练,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在进行短跑接力赛的训练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应该怎样配合才能完美衔接,怎样起跑才能缩短时间,等等,并为此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演练,从而促使全队的接力赛成绩越来越高。


        三、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一)趣化教学形式
        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首先得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爱上体育课。这时,体育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游戏能够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项目的训练以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完成体能训练,掌握体育技能。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时,我就首先以“青蛙跳荷叶”的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并帮助学生初步练习弹跳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热身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热身,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家庭教育引导
        当然,光靠体育课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将体育锻炼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就离不开家庭教学的引导。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长督促学生在课下做好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利用早晨或晚上的时间进行跑步训练,还可以开展家庭体育比赛,如羽毛球比赛、游泳等,这样不仅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与孩子去郊外爬山,一方面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发展学生的体能。
        四、多措并举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体育品格
        (一)进行耐力训练
        现在的中学生很少做家务,也缺少下地劳动的机会。因此,养成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坏毛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动不动就喊苦叫累。然而,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地加入一些耐力训练,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在体育课程结束后,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合作把运动器材收拾好,帮助学生养成随手收拾东西和整理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十分关键。在教学中,我就适当地加入长跑训练、站军姿等来锻炼学生的忍耐力;通过短跑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速度;通过铅球训练、举哑铃平衡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臂力......促使学生逐渐变得能够吃苦耐劳了。
        (二)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体育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增进感情,在竞赛中学会团结合作,增强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学中,我时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有拔河比赛、篮球足球比赛、跳绳比赛等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团队训练中,我告诉学生,只有更好的团队,没有最好的个人。我要求学生之间要学会配合,只有互相帮助、有攻有守,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而不是一味地争当第一,不懂配合,那样只会是一盘散沙。久而久之,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后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整体考虑中学生的特殊心理、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成功培养。
        参考文献:
        [1]高自然.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8(05).
        [2]施霞.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