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焱
山东省长岛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站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逐渐成为实验室建设的热点,但部分机构的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不充分,有些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有些则显得步履维艰。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需要从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人性化、智能化等进行全方面的思考,有些内容则是有标准可依的,比如《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等,而从长远来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也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管理
1、实验场所要求
实验室检测项目之间不得有干扰,面积应不少于600平米,其中化学分析实验室 和仪器分析室各不少于3间,并有专用的天平室、无菌室、样品室、纯水制备间、化学试剂库、分析样品前处理室、固体样品制备间、现场仪器室、办公室和资料室 等。此外通风橱、气瓶柜(室)、操作台等满足检测项目所需的实验条件和安全环境条件均应一应俱全。
监测机构需要对拟开展的监测项目,做好前期规划,尤其是实验室面积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 实验室可以分区布设,比如有机检测实验室、重金属检测实验室、常规项目检测实验室。同时,实验室的布设还要考虑相互干扰的问题,比如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前处理和分析要分开,因为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多采用挥发性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又是挥发性有机物的目标物,干扰明显。样品室至少应有两间,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应单独设置。臭气浓度的实验室应在一起布置,同时要远离卫生间等散发异味的场所,测定氨和氨氮的实验室也应如此。由于药品室存放大量的易制毒药品、易制爆药品和剧毒药品,在安全和防盗上予以高度重视。
实验室会产生相当多的危险废物,如废药品试剂、含重金属的溶液、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等,这些危险废物应设置专门的房间分类进行存放,并做好“三防”措施。
2、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2.1人员要求
2.1关键岗位的设置
检测机构的关键岗位通常有最高管理者、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内审员、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等。各岗位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与要求,以确保检测工作及管理体系的建立、监督、完善和有效运行。
2.2授权签字人和技术负责人
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检测/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检测报告审核签发程序;对检测结果做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熟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其环保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的要求;授权签字人尚需经考核合格。
2.3检测人员要求
需有拟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具备10名以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并取得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证书,且每个认证项目至少有一名持证的检测人员。
2.4监测仪器设备要求
应具备与拟开展环境监测和通过认证项目所匹配的仪器和设备。
2.4.1必配仪器
.png)
2.4.2选配仪器
环保电子防潮箱、分液漏斗振荡器、超净工作台、细菌检测系统、细菌培养箱、环刀或土壤容重采样器、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研磨机或土壤化验制样机、振动测定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采样流量校准器、压力传感器校准仪、智能一体化蒸馏仪、GPS、测距仪等。选配仪器建议根据工作量、投资收益和市场需求确定,如果地方环境管理和市场有需求,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新开项目需要就应增加相应的仪器,如汽车尾气监测仪、柴油机排烟黑度监测仪、煤含硫量分析仪,测苯系物、非甲烷总烃、六六六、滴滴涕和烷基汞的气相色谱仪、测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类的液相色谱等。
2.5实验室管理制度
监测分析室是分析实验检定的工作场所,为保证环境清洁、安静,不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内吸烟、饮食、会客,不得晾晒衣服和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监测分析室的地面、操作台应经常打扫、擦拭,保持无灰尘,实验台抽屉内试剂架柜、仪器架柜,通风橱内要摆放整齐有序,标志清晰、规范;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保证随时可以供应,注意实验室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室内电线管道设施,应安全、规范,不得随意布线;分析人员进入监测分析室应身着白大褂,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认真执行本人所承担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要集中精神,严禁玩忽职守;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安全使用规则;监测分析室内的药品、试剂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各种玻璃仪器应分类保管,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凡属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经专人负责保管,不准在监测分析室内随意存放;实验完毕,及时整理仪器设备和清洗实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检查水、电、气及门窗安全方可离去
2.6质量控制
2.6.1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
为提高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效率,首先得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建立、实施和保持与环境监测检验机构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出规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使用的标准及规范等,让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保证环境监测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项操作、分析、设备使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各司其职,让日常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加强管理制度传达、学习,确保所定制度被有效的理解、执行,使其不仅停留于纸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证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有效的进行,提高环境监测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6.2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素质
确保环境监测检测机构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保证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按规范进行。确定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确定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在工作中由有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
2.7风险防范
为确保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以满足新常态下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根据《计量法》和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意见,通常要求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机构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通过省级或国家计量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具备必要的场所、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建立较为完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上述环境检测仪器配置为较为经济的配置方案,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根据市场调查和省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来实施,切记盲目投资,加强风险防控。
3、结束语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预警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所出据的监测数据必须具有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陈化东.科技风. 2020(09)
[2]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潘佳佳.化工管理. 2019(30)
[3]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路径探讨[J].张涵,赵壮华.化工管理.2018(20)
[4]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探讨[J].滕凯玲. 绿色科技.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