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凤
安徽省来安县第三小学,安徽 滁州 239200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长,固有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世界进步的潮流,新时期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领域。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中增添了新鲜的活力,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开展措施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不断脱颖而出,它成为当今步入社会的一项基础社会技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可以给学生以后奠定了坚固的基础,还能提高语文表达水平。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在当今社会不仅要饱读诗书,更重要的是要把所思所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会说话、敢说话。
1 小学生在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1.1 表达不完整,语言不连贯
小学生的年龄段在6~12岁左右,他们本身年龄不大,理解能力偏弱。所以他们在复述事件和表达的时候常常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小学生相对来说他们控制能力大、情绪波动大,也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
1.2 语言爆粗口,常出现口头禅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因素都取决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他们本身的自我管束能力差,无法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现当代大多数小学生会出现骂人、爆粗口的语言习惯。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自然溺爱一点,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所说所想都是正确的,即便是错误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担负着读书识字的重大责任,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它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在众多小学生来说他们是不善于表达的,因为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方式教学。这样一来小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学到交际技巧,学习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是促进学生朝全面型人才发展。在当今社会上,语言表达作为步入社会的重要因素,往往开朗、活泼、情商高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会更加快速地适应环境。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够使他们更加活泼、更加开朗,也明白了怎样去说话,做到一个会说话的好学生,从而完善他们的人格。最后是能使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质量。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开展措施
3.1 营造宽松环境,鼓励学生“敢说”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多年来,旧的师道尊严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语言生硬,令学生望而生畏,学生总觉得师生就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老师的话就是真理,自己不能有异议。这种被扭曲了的师生关系疏远了师生间的距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口语表达,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教师要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取得良好的口语表达训练效果,就要努力改变以上状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融为一体,用灵活的教法、和蔼的教态、动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努力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说话氛围。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把教师当成学习上的伙伴,才敢敞开心扉和教师交流。
(2)改变课堂结构:课堂上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训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去理解、思考、体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去评。
(3)改进训练方法: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训练难点要小、坡度要缓,呈阶梯状逐步提高,要尽量避免使用那种大而全的训练方法,训练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课堂练习参与面要广,教师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如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同桌互说、个人发言交替进行,使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人人都能有所提高。
3.2多种形式训练,培养学生“会说”
(1)在汉字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在识字的同时把字、词、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字的记忆融合到词句的练习中;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字组成常用词,再用词进行口头造句。这一个个单句的训练,可为今后学段的表达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语言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抓住文章中的重点段、句、关键词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而忽略了口语表达方面的内容。其实,在分析句子结构和叙述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中的例句进行填空、补充句子或仿说。
(3)在观察图画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画,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也可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进行此项练习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景到人,从整体到部分;其次要教会学生表达的方法,按观察顺序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有什么人或动物和景,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上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4)在续编课文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小学课文中,童话故事占了很大比例,这类故事往往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之外,还可以鼓励它们续编故事,从而深化教学效果。如学习《小猴子下山》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猴子回家后”为题,说说它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如果再给它一次下山的机会,结果会怎样?学习《坐井观天》一文后,然后让学生创编《井底蛙历险记》,学生想象井底蛙是怎么跳出井口的?出来以后,它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又经历了哪些危险?最后,井底蛙何去何从,又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其创造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5)创设情境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表达训练的形式多为一幅图和与图对应的几个问题。如果把口语课单纯地上成看图说话课,口语交际就失去了意义,课堂也会显得非常死板,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之中。比如在学习《一起做游戏》时,就和学生一起玩起了蒙眼“给小熊贴鼻子”的游戏,并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讲述游戏的过程。这些情境的创设会使静止的画面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我口说我心,自然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4 结语
一种能力的培养,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有利时机,扎实持久地进行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和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妍玲.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7).
[2]张晓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9):129.作者简介:张锦凤(1974.5-), 女,汉族,本科,一级教师,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三小学任教,专注于小学阅读理解及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