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复习高效课堂的创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王炜明
[导读] 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沉淀和积累,还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而复习课作为每个学期最后的学习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中心小学   王炜明     362200

摘要: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沉淀和积累,还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而复习课作为每个学期最后的学习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课前的备课任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所授内容。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复习 高效课堂 创建研究
        引言:复习课程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提升的效果。但是在传统的数学复习课程上,许多数学教师仍然局限于单一的题海战术以及旧知识巩固。这样的普通练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是极为不利的,新时代的复习课程要求教师了解知识系统化。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教师更应该在数学复习方法方面做好改革。突出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由基本知识点进行出发,串联起整个数学学习体系。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一、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在单元教学中都已涵盖,若只是重复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师按照教材练习课的编排逐一讲解,认为讲透习题就等于把复习要点融入其中了;也有教师在此基础上添加练习,指向不明,盲目使用题海战术;还有教师把学习过的内容罗列堆积,没有对知识进行梳理,学生无法把握知识的脉络。以上情况常见于实际教学中,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教师对复习课的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复习目标,用错了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复习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一)制定复习策略  促进能力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不懂得自主学习,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种深层次的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学生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讲解易错题型 养成解题习惯
        复习时,教师要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错误收集起来,整理出典型错题,引导学生及时对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归纳总结相应的解题策略。在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生在计算增加面积一类的题目中容易出现错误。


如“一个长方形花圃,长是60米,宽是10米,后来改建花圃,长增加了5米,宽增加了2米,那么扩建后的花圃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很多学生把这道题简单地理解为增加的长度与增加的宽度的乘积就是增加的面积,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的方法来仔细审题,解题时要抓住面积增加前后长方形花圃的长和宽都发生了变化,整个的面积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增加的长度与增加的宽度的乘积计算出来的面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整个增加的面积。图画的直观性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到自己解题思路中的错误所在,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复习的时候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采用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形成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整地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逐步形成按步骤实施解题计划的意识和习惯。
       (三)串联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系统
        串联出学生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习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由某一观念进行纵向、横向切割。找出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学习过的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过后再将四边形的各类特点以及各部分的名称书写下来。将这些四边形按照范围关系画出关系图,将垂直平行的相互关系融入其中。这些数学知识点会以一种系统化的模式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也可由此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四) 加强方法指导 构建知识框架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期末的数学复习中不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只是一味地刷题。这种学习方法可能对于一些文科科目的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数学这样的理科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复习是对以往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要在复习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知识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基础题做起,在基础题的正确率提升之后再去做相对难一些的题,这样进行阶梯式复习,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好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框架的整理,把重点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写在一张纸上。这个过程看似容易,但做起来是很困难的,学生需要对各个知识点都掌握得很牢固才能完成对主要内容的提炼,从而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结束语
       复习课的内容虽然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弹旧曲,也不是乏味的题海战术,而是灵动的、活泼的、有深度的扩展,需要我们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唱出新的曲调,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春晖.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浅探[J].新课程导学,2020(23):91+93.
[2]薛婷婷.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J].科普童话,2020(26):160.
[3]扎西卓玛.小学数学复习指导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