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龚爱君
[导读]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效果。


龚爱君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安徽天长2393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2015年2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8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进行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43例进行骨科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2周、4周后患肢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主要是由静脉血液流速变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所致,引发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炎症等临床症状。严重的血栓还会影响机体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例如常见的致死性肺栓塞就是患者术后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1]。所以术后恢复与护理极其重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骨科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选取86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原则通过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23±10.44)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2例、胫腓骨25例、其他部位6例。对照组男33例,女1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9.54±10.65)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0例、胫腓骨24例、其他部位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下肢按摩、体位调整、适量活动等方式进行术后护理。
  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①疾病知识培训。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做一个疾病知识科普,包括病情进展、治疗原理、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避免日常生活中加重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②饮食护理。骨损伤患者需要摄取大量的能量,但也不能盲目进补,所以合理的膳食搭配也是促进病情好转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可参照营养膳食学给患者进行饮食习惯上的指导,多注重粗粮纤维、水果等清淡食物的摄入,少食用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2]。③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康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常用的康复训练例如肢体伸展锻炼,锻炼髋关节可做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动作;锻炼踝关节做背伸、跖屈,深蹲、足跟不能离开地面;伤口愈合后也可进行上下台阶活动。此外,一些康复装置也有利于加速静脉回流,常用的康复器械有足底静脉泵,具体操作:第一步要评估患者伤口情况,看是否有渗血及肿胀情况;第二步检查足底静脉泵的性能是否良好,保证正常使用;第三步将足底静脉泵置于床旁等方便的位置,连通电源,嘱患者平卧位,将足底静脉泵的压迫带从下往上敷在患肢上,松紧程度可以放入食指为宜,连接接头入主机口,打开开关,每次时长15-20分钟,每日做2-3次,使用过程要注意患者反应及患肢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3]。④心理支持。骨折患者由于短时间内行动受限,心理上容易产生受挫情绪,护理人员要合理引导,前期注重养病,后期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炼,必要的时候可以多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情况,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积极性,加快病情痊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下床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床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值见表1。


3 讨论
  下肢骨折多由高处坠落、钝器重击、车祸导致,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是此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4]。由于此病需要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活动受到限制,并发症常常随之而来,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伤口常伴有明显外伤,这会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功能,是形成静脉血栓的原因之一。皇甫倩[5]研究报告中提到术中脊髓、全身麻醉或使用止血带加压等操作会引起静脉血管扩张以及内膜损伤,易导致血栓形成;再者,患者的肌肉长期处于放松状态也会使血液流速变慢,血液淤积堵塞静脉,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血栓。这些因素轻则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情绪,重则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如果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还是可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保证病情稳定并慢慢痊愈的。综合护理模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护理内容的每个细枝末节,加强术后基础护理,包括疾病认知、康复锻炼、饮食健康、心理引导四大部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相关疾病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治疗积极性,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子可有效增强患者的防范意识;康复锻炼是骨折术后痊愈的必经之路,肢体功能在长期卧床期间有所滞缓,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康复训练是缓解血栓、加快治疗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运动方案并指导落实,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患肢血流速度加快;膳食调配合理均衡有利于促进骨伤愈合,护理人员保证患者摄入骨质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减少高脂肪等容易提高血液粘稠度的食物摄入量,在饮食方面帮助病情快速好转;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避免一些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对康复治疗方案的配合度可加快病情痊愈。本次研究中采用了综合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下床、行走能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与上述分析相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是很有意义的,可促进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雷英,刘艳丽,李阳等.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9):817-822.
[2]姜淑芹,于敏.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9,6(52):156.
[3]李金芳.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护理医学,2017,27(2)73-75.
[4]张丽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22):143-144.
[5]皇甫倩.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研究[J]. 智慧健康.2020,6(9):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