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科生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冶山中心小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1524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可以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运转,使得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达成。所以在当前,为了更好地优化数学课程当中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做合一”理念作为基础,使得学生的问题解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等,让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前言: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传统的思想理念早已不再适用,需要教师不断在思想上追求更新,才可以使得课程教学得到完善和优化。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在引领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时,教师也可以加强“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理念的有效引入。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方法和形式更加多元,达到理想当中的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内涵分析
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所谓的“教学做合一”一般情况下就是指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论的教学论[1]。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指,对生活现象的一种说明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说明。这一理念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一种批判性继承,也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一种强烈的抨击。在陶行知的思想理论当中特别重视和关注生活教育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希望将生活教育变为中国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出路。因此在当前,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在带领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加强“教学做合一”思想理念的有效引入,使得学生在生活及实践当中对数学问题更好的解决,让学生在教育中解题,在实践中成长,使得课程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可以为课程教学的开展起到一个整体的促进和导向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优化教学导入
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带领学生对问题解决时,只有不断的加强导入,才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所以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导向下,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实现趣味性的问题导入,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成效得到不断的展现。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我们要制作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骰子,那么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多少纸张呢?”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迷茫感。在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开放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手工制作当中,一边带领学生制作一边抓住适当的时机对知识进行传授等。这样贴近生活的方式可以在无形当中带给学生一定的亲切感。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对表面积计算等知识进行出示,使得学生在做中更好地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比单纯性的解题来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使得课程导入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具备趣味性。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合理设置问题
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下,为了使得问题解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也应该保障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是合理和科学的,这是理念在问题解决当中渗透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对问题精心设计,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2]。例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针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设问:1.因数和倍数是什么?2. 2和3的倍数分别具备着怎样的特征?3.你能结合实际的经验对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阐述吗?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于前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当中以自主的方式探究得到,而第三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虽然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具备了3的倍数的知识经验,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遇到瓶颈和障碍时进行学习和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和提升自己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促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合理的设置。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培养解题思维
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导向下,教师在带领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解题的形式和方法尽量变得更加多元化,深化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的体验,使得学生的解题思维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促使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在对计算公式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边绘图一边对计算公式进行理解。在后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绘图的方式找寻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使得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模式下更好地顺利解题。再例如,在讲解“行程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按照题目的含义进行角色扮演等,对题目进行演示,使得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顺利地找寻到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得“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课程当中得到不断的践行。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促进探讨探索
在理念的导向下,教师在带领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应该尽量为学生构建宽松的空间,鼓励和促进学生不断投入到探讨和探索当中,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实现[3]。例如,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加强转化思想的渗透。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根据题意提前在大屏幕上播放准备好的flash课件,将不规则图形有效转变为规则图形,带领学生计算,之后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讨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活动经验,使得学生的解题变得更加顺利。
结论: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视域下,小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数学解决问题时,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基础和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方法和形式更加多元,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日常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就应该展现理念的导向作用,实现优化教学导入、合理设置问题、培养解题思维、促进探讨探索等,使得理念在课程当中的导向性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参考文献:
[1]伍曲云. 小学数学课堂中建模思想的设计与实施[J]. 试题与研究,2020,(34):191-192.
[2]秦玉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 学周刊,2020,(36):33-34.
[3]司亚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J]. 学周刊,2020,(3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