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申雅筠
[导读] 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合作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申雅筠     
        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  554400
        摘要: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合作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合作中很容易碰撞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基于此,在进行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巧妙地融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新的感受,同时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提升,并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地理;发展路径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泛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同时,这一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引导途径。在课堂当中充分利用这一方式能够令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方面的频率与效率大幅度增加,对学生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着诸多裨益。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性差,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教师在地理学科的课堂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仅仅凭借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层面上,除了这个互动交流,没有其他交流。长期这样下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会越来越少的,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地理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设计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以及教学反馈环节,这样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将学生主体性显现出来,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许多初中地理教师都不认为地理是一门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比较注重于理论教学的方式,忽略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或是通过口述的方式,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都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这样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知识,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会根据答题的套路解答地理测试题,难以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发展能力的不平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知识的能力,但不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路径
        (一)组织合作探究,促进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得以有效应用,合作探究同样也是教学期间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组织一些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借此来进一步促进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能在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中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更加全面且系统化地探究地理问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匮乏的水资源》这一课时内容教学的时候,即可为学生布置一个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而展开:(1)当地水资源主要有哪几种?(2)有哪些灌溉方式?(3)种植的农作物以及水资源是否适合?在提出合作探究问题之后,教师即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小组以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真正有效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践之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匮乏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爱护、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意识。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升绘制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让学生学会绘制地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地图中的各个地区进行探讨,并在记忆和理解中将地图进行绘制,在拓展学生空间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

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认清地理位置,并在不断的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以此实现地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我国地图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我国地图进行了绘制。学生首先回忆了我国有多少个省份,之后思考每个省份的“邻居”,随后小组成员又将每个省份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了分析。就这样在合作中将我国地图绘制出来,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以此展现出五彩斑斓的中国地图。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拓展,并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把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讲解《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日本、中国、蒙古的海陆位置差异,分析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会以小组的形式先对这三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然后,学生会发现海陆位置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和运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学习方式,搭建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平台
        加强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合作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分组学习能使每个学生都有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竞争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交流探讨、补充完善成了每个学习者的一种需求,教师和其他小组对本组成果的评价既是互动交流,也成了互动和合作的一种动力。教师可以在每节地理课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小组舞台”,把它当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知识共享平台。为了展示本组风采,小组学生从选题、搜集资料到画图、演讲,学生都会分工合作,热情高涨,各显神通,充分应用了所学知识。这既促进了主动学习、互动合作,又锻炼了个人胆量、演讲才能,也使全班学生增长了知识。
        (五)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教师在课堂当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需将小组作为首要单位对教学活动加以开展,但是,将在小组作为主要学习单位时,应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令全体学生皆能够达到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性质有效的教学评价,并对奖惩机制合理建设。譬如,对状态较好或表现较为突出的小组成员予以表扬,或对相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加以奖励。这一方式在对学生学习动力加以强化的同时,也能够令小组之间良性竞争意识有所增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凝聚力的形成,最终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深层次提升。
结束语
        地理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也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加豁达,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的合作,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进行高效的学习,并获得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艺.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20(17):5-6.
[2]蔡祖发.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管理[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59.
[3]周汉柏.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08):143.
[4]王华.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236-237.
[5]朱倩.初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