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罗丹宁
[导读] 数学教学是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计算思维能够促使学生深化理解认知,明确解决难题的方向。
        罗丹宁
        重庆市垫江县周嘉小学校 408300
        摘要:数学教学是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计算思维能够促使学生深化理解认知,明确解决难题的方向。而依托小学课堂教学实现计算思维的培养不失为教学创新的有力尝试。在计算思维能力视域下,转变课堂组织构建形式,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极具必要性。因此,教师作为数学教学的主导者,依托课堂教学渗透、深化、巩固计算思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思维能力
        引言:所谓计算思维是指在通过思考与分析将问题化繁为简,并逐渐形成自动化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计算思维能力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数学学习基本技能之一。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教学实施中注重计算思维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提升对于数字的识别能力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强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数学意识提供助力。
        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如今,学生面临的教育形式愈发复杂化,仅仅具备听、写、算等传统技能难以适应变幻万千的新时期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转变小学生认知问题的方式极具必要性。第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由数学科目的特性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存在畏难心理。而应试教育理念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并未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反而徒增抵触情绪,陷入恶性循环。在计算思维的加持之下有助于打破传统固化的数学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帮助学生简化问题处理过程,更好的应对多元化的数学考验,重塑数学学习自信心。
        2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2.1坚持寓教于乐,激发计算兴趣
        抽象性、逻辑性数学科目的特性,与小学生天真、直观的思维模式形成强烈对比,让数学计算的枯燥乏味愈发凸显,影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进程。因此,教师要转变数学知识传递方式,带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组织数学计算竞赛。以跳房子游戏锻炼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让回答出房子里的计算问题才能够通行,若中途回答错误需要重新开始。当学生数量掌握以后,进一步提高难度,以口算接龙游戏形式,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训练。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为计算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依托生活实际设置引导问题,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建设学校苗圃围栏需要多长的栅栏等围绕在学生身边的问题,推动教学生活化,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
        2.2依托教学情境,深化计算思维
        教师对计算思维的形成进行逻辑化的分析,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展现计算思维活动过程,无形之中实现计算思维的培养。例如,针对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教学模块,教师可以构建设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首先,创设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小明购买了4支铅笔,共花费8元,那要购买9支相同的铅笔,需要多少钱?其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计算钱数,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铅笔的数量与钱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想要解决问题需要指导什么条件?”。再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先用除法计算出铅笔的单价,8÷4=2,然后,运用乘法计算出最终结果,2×9=18,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带领学生对解决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上述两个计算公式,实现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进而引出混合运算法则。通过教学情境转变抽象化的知识形态,便于学生快速的理解,促进计算思维的形成。
        2.3引导总结反思,巩固计算思维
        思维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单向传递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总结反思的意识,适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借此巩固计算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将思维过程以可视化形态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如解决长方形面积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长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方形周长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推动知识的体系化及模块化。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认知,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联想,举一反三,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随着教育需求的日益严苛,计算思维成为不可或缺的素养,有助于学生更为从容的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而小学阶段计算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充分认知计算思维的重要性,立足新时期教育发展趋势,加快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纳入日常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芸芸.乐算·选算·巧算: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66-67.
        [2]彭辉,张纯然,马倩.情境教学下小学数学与计算思维的融合[J].办公自动化,2019,24(12):4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