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晖
山东省济南甸柳第一中学 250014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一门探索自然规律,彰显人文素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育人价值并有着独特的地位,本文从地理学科中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解析。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由于现在的教育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坚持育人为本、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恰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真外延【1】。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一词在汉语、德语、英语中的释义中都有“引导、上行下效、抚养”的意思,所以我们不难知道什么是教育的内涵,它是对教学对象的价值引导以及自主构建。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曾经对教育做出了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结果?是课堂上的内容?考试的内容?其实都不是,只有教育者都忘却了这些内容,但却记得剩下的东西,这些“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结果。从怀特海对教育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试着对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思考,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地理学科的一些需要印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论是容易被学生遗忘的,但是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相关的思维理念,这些理念和能力一旦形成是不容易忘却的,甚至还会伴随终生,并成为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并成为学生的潜意识所在。如果对教育的定义,学生具备的这些地理学的基本理念及思维能力越多,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越是成功,这些能力不仅不会随着时间淡忘,还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成为他们学习甚至是日后工作、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养【2】,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地理学科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中学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地理学科有着它独特的学科地位,它是初中教学学科中唯一的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两个领域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初中地理学科的开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思维和空间思维,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及特征
1、地理核心素养的含义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四个重要体现。2014年教育部提出“应该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的上述四大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地理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热点以及难点。地理核心素养相比简单的地理学科素养,又更加注重并关注个体的发展【3】。
2、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1)关键性
地理核心素养的最核心特征即关键性。
(2)时代性
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全球以及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严重,使得社会对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地理核心素养与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接轨。地理学科也随着全球面临的问题的日渐突出其学科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也就是说,地理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4】。
(3)情景性
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长性,且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会有特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对象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
四、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在教育的不断发展进程中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地理学科也从简单的学科教学阶段发展到核心素养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性,为培养中学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方向【5】。
1、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引导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观意识或多或少会影响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化的日趋紧密,全球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需要和现代化地理环境有技术相关的科学素养关系。地理素养的核心包括了生命发展的质量以及人们的终生发展需要,也体现了全球化以及区域性发展的趋势问题。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日渐发展,这就要求地理的核心素养要从根本上来体现以及符合现代化发展的的价值体现,那么它的构建就要在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层次来说,地理知识的能力可以影响全球性问题、社会多样性的结构、知识信息的快速发展、经济科技水平的上升、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最近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人口迁移导致城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都体现了地理科学知识有可以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能力。地理的核心素养的价值应该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问题,以此为重点,解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更能体现地理科学知识的特色观点和价值引导。
2、地理核心素养的自主构建
自主建构的意思表示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发展都是由自己做主,他是自由的,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每一位地理学科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素养就是空间观,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都是在地理空间为基础进行研究,所以不难看出,地理学科作为一项与别的学科区别明显的自然社会学科,其大多数的问题其实基本都是空间问题,如之前提到的全球意识、资源观、人口观等等都是以空间视角的形成为前提。所以这样就要求再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空间观必然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对地理空间视角进行简单的划分,其划分依据就可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能力,划分为六大方面:地理技能、国际理解、人地观念、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全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这六个方面不管出于哪个方面的培养,其关键都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这六个方向的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
五、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成分分析
研究者对教育部修订的新版《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与总结,其中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做出了规定,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能力【6】。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即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的能力与观念。作为地理课程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地理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科研究者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价值观包含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等地理学科中重要思维观念,是对人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表现体现在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它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一项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让学生具备对自然地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这也就要求地理教学不仅仅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核心观念,从而具备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素养,体现育人价值【7】。
3、区域认知
对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区域认知,表现在了解并掌握分析人地关系以及地域系统的方法和思想方面。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一定地域的地理现象及地理常识的掌握,在遇到其他的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域系统中,进行类比推理,从而可以有效的运用已经掌握的区域认知和原理,运用区域综合分析,从而更加广泛的认识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进一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理念,从而促进区域发展。
4、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时,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可以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达到育人价值,并为国家培养出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六、彰显地理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
1、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氛围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是,新时代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与能够建设美好生活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学课堂中,需要创设一个相对愉快、积极、民主的教学与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愉悦与舒适,从而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积极意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道德性观念的理解转化为教育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
要使得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让地理核心素养得到彰显,对于地理学科教学目标的设立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素质教育学生观的要求,并需要符合终身学习的时代内涵,且学科教学理念应该上升到能够满足师生共同的愿望及目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让教室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发展的基地。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充分运用其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长远的眼光,从而满足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3、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要想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就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解析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流畅自然的将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做到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4、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建立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核心素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更多的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及能力的不断提升【8】。
5、建立并完善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使核心素养体系在育人目的中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益,就要求教师建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化为外显的形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发展【9】。
七、结语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明显的区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突出的作用,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传干.彰显地理核心素养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J].《成才》,2016:40-42.
【2】范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彰显学科育人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
【3】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7:4-6.
【4】郭方强,张建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论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50.
【5】郑开元.地理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及其策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
【6】郭芳英.专家点评: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46-47.
【7】蔡权.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24-26.
【8】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15:12-14.
【9】沈晓宾.从核心素养视角看科学课的育人价值[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