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顺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岑阳中心小学 334300
摘要:小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不全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的年龄段。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这一种说法,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利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引言
对高年级数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是当下新教材改革的一个创新性的作业形式,这种设计以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多种因素为出发点,然后设计出符合更多学生的作业,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己拥有优势的区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效,也让数学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同时也给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定的基础。
一、分层提问,面向全体
数学课堂效率与问题提出存在紧密联系,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需重视面向所有学生,并对问题难易程度加以充分考虑,以分层提问的方式,兼顾所有学生。比如,关于“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分层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某电器商城一个月共计销售空调数量为390台,较上个月多销售30%,算一算上个月共计销售空调的数量。”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可以结合题目绘制线段图?学生绘制线段图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列出具体的算式?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教师再次提问:按照算式,哪位同学可以快速求出准确计算结果?对于此题,难点在于绘制线段图,对于基础优秀的学生自然较为简单,而针对后面的提问,大多数学生仅需积极动脑进行分析思考,便能够轻松计算解答。分层教学时,通过进行分层提问,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回答,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从而使数学学习效率获得显著提高。
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
在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数学教学的目标,立足学生为主体这个基本原则,以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为基础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学生都能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课程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基础、满足课程的全部要求这三个是当下教学模式的具体目标。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情况下,对数学课下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困难系数较大的作业,让他们的数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数学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数据正确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周长和底面积就行了。
三、分层制作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在课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下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当教师上课再次讲述知识点时,就相当于“二次记忆”了。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越来越牢固。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导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导学案也不一样。这样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时,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先掌握那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因为“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章节涉及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章节内容时,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分层设计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在教师上课进行二次讲解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师有效进行分层教学评价
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过分地注重学生的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级时往往一味地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其自身对学生进行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教师的笼统评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应当进行分层教学评价。而分层教学评价的前提是要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展。例如,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出来时,教师虽依照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级,但是,教师应当及时对教学评价进行调整。A阶段的学生以学习成绩对其进行相应的鼓励性评价,而B阶段的学生则在评价过程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及格,并鼓励学生端正态度,不断提高自己。而对于C阶段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以调动其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为主。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合理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分层目标指明方向,分层提问面向全体,分层评价激发兴趣,分层练习巩固基础等方法策略,对分层教学加以合理有效应用,使分层教学的关键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获得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雷玉.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优势策略[J].天津教育,2020(17):93-94.
[2]牛中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1):80.
[3]蓝俏钰.分层教学策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J].读写算,2018(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