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9期   作者:何会林
[导读] 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何会林
        呼中林业局战略规划与计划统计科,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36
        摘要: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建筑物构造中对工程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的配置参数和施工流程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测试,并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顺利施工。因此,本文对其进行重点论述,分别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特征最后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旨在起到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引言
        通过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普及与使用,人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好的效用,最终达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目标,在实际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需要考虑温度对于整体施工工作带来的影响。当前,虽然我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还处于较为新型的一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应用方面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如何对更好地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掌握,如何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期准备以及施工时的要点内容得以更好的施展,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2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全面发挥其效果,则需要落实施工操作流程,这样能够围绕混凝土技术开展施工,把握好每一环节,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确保每种原材料在使用前期都能够得到有效勘查与检测,避免选择一些类型不匹配或质量不理想的材料而影响土建混凝土施工质量。首先,混凝土材料配置环节时必不可少的,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挑选,合理地将原材料按照理想的配比进行搅拌,从而能够提高后期运用的效率。其次,在混凝土材料配置完成后,开展搅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运输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配制的区域与施工区域距离相对较为接近,避免长时间运输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最后,土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落实好各个流程,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并做好养护工作,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审查,只有全面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才能够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其中主要涉及水泥材料水骨料以及各类添加剂等,这些原材料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与价值,因此,有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多角度对原材料进行把关与审查,使其应用效果得到有效发挥。其中在实际审查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对其型号进行分析并落实好理想配比对策,综合考虑水热化及强度等各方面性能指标,才能够配比出符合土建工程施工的混凝土型号。而且有关工作人员需要选择与大型原材料厂家进行合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原材料质量,同时能够降低原材料购买的成本,充分提升其可应用价值效果。
        3.2 做好搅拌运输工作
        混凝土作为一种用凝胶材料来帮助其他建筑材料进行有效胶合的物质,其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将导致其固化,无法再进行浇筑工作。在混凝土混合物进行运输过程中,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时刻的搅拌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混凝土固化现象发生,为后期施工工作提供充实、可靠的原材料支持。其次,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运送泵的正常运行,防止出现因运送泵堵塞,而造成的运输效率降低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品质。


        3.3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时,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就是浇筑混凝土。浇筑之前将混凝土中的原料充分,不能出现原料不溶解的现象,这一项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能省略,水的加入要在浇筑之前完成,浇筑时不得将水再次加进混凝土中,在初凝之前完成对混凝土的浇筑,假如还未对混凝土浇筑就已经出现了混凝土初凝的现象,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再次搅拌混凝土,打破初凝的现象。浇筑之前,如果出现离析现象也要再次搅拌混凝土,然后完成浇筑。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要控制在2m以下,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技术人员控制好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在未完成初凝之前完成上下层的浇筑,以此降低施工裂缝产生的概率。
        3.4 混凝土的养护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需要注重材料配置与浇筑环节,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后期养护工作的开展。针对土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相应结构,确保能够落实好针对性养护方案。针对质量存在缺陷的环节,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控制裂缝的扩大,不受温度及气候的影响。而且有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自身的责任,确保能够结合外界环境中的因素变化,对混凝土进行有效保温与洒水等操作,避免混凝土受外力作用或水分蒸发而出现裂缝。需要注意的是,严禁为了能够更加迅速完成养护任务而故意缩短养护工期,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必须将养护工作控制在15~30d,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
        4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策略
        4.1 优化混凝土拌和环节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含水率的检测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如果当地天气是阴雨天气,或者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此时要增加检测次数。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要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实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用比较严谨的手段去检测原材料的质量,通过多次试验确定最理想的配合比。为此,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不得出现偏差,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不能出现扎堆现象,为了让外加剂达到理想的效果,添加量选择是总掺入量的4%~5%左右。如果外加剂分布不均匀,就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使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大打折扣。
        4.2 为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有利的环境
        混凝土施工时的浇筑环节也十分重要,对此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浇筑要求进行,可有效的避免裂缝。首先,要保证振捣设备的插电均匀,然后在浇筑工作结束后,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反复的抹压,再使用保鲜膜或是塑料袋等密封性较好的物品覆盖混凝土结构,起到保用作用。在此期间,还需要定期的进行洒水工作,避免因水分蒸发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流程,同时做好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复检工作,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为后期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夯实基础。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建筑施工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想要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工作,就必须切实发展混凝土浇筑这一基础性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各种细节性内容,通过层层把关,真正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势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展现出来,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2]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3]菅永博.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5):59-60.
        [4]朱斌.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169.
        [5]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6):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