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中人文景观与生态保持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陆秋野
[导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性问题。

        陆秋野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市15001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性问题。人文景观以及生态保持会进一步的决定人们的幸福指数,同时其还会对城镇建设的成功性产生影响。所以,本文主要就城镇规划当中的人文景观以及生态保持进行探究,做好人文景观及生态保持的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镇规划;人文景观;生态保持
引言:生态系统是人们生存以及发展的主要基石,只有最大化的使用各类资源能源,同时降低各类物资的损耗,才能让自身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大,人类社会也可以维持一种可持续化发展的状态。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期,需要注重开展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合理的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增设人文景观,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变得更高,合理的处理好人文景观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人文景观以及生态保持的概念分析
        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生态保持,其都属于城市规划当中的核心内容。应当以提高总体城镇居民生活水准以及质量为基准点,进一步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开始不断的提高,这就在无形之中给城市环境的运行及发展形成了影响。会诱使其产生较为繁杂性的问题,交通拥堵的现象频发,出现大量的生活垃圾及污水等,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状态。在其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高度的重视人文景观以及生态保持的概念,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准,打造生态型的自然城市,让人和自然可以更为和谐的共处,赋予城市个性化的特征,合理的利用各类资源,并整合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站在城市整体的立场上进行综合化的布局。
2城镇规划中的人文景观与生态保持分析
2.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设施始终是环境艺术的主要媒介,利用建筑设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该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城镇当中所开展的建筑设计工作都没有注重环境和建筑之间的联接关系。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城镇规划的使用成效,就需要让相关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功能以及审美价值。让其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突显出建筑设施主体的性能,同时还需要保障该区域自然环境的美观状态,进一步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我国所开展的建筑设计工作中会较为注重建筑设施和周边环境的连接关系,需要做好建筑设施的搭配等工作,举例来说:北京四合院是一类较为传统性的建筑模式,自身是一类单元性的建筑体,将各类建筑体进行配合化的设计,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一建筑设施可以进一步的凸显出其空间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园林建筑当中,建筑设施会和假山相呼应,这样可以进一步凸显出其景观的特色,给园林景观注入新的生命力,彰显景观的活力。
2.2注重园林绿化
        通过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来进一步的构建出景色优美且舒适惬意的休息场所,让人们可以在其空间更好地放松自己,缓解一天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等的需求。

在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塑造,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相对应的自然景观。并把民俗风情放置到园林景观规划工作当中,让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自然风景当中,凸显出其区域的历史文明等。例如苏州园林在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时期,就会将人的情感因素融入到其中,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总体园林景观的造景意境,人们游览其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其所隐藏在景观当中的情感,进一步的追求情调,凸显出设计人员自身较为独特的构思风格。
2.3遵守规划原则
        在开展城镇人文景观以及生态保持规划设计工作时期,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基础性原则,设定好全局性的发展目标,统筹规划,统一性的部署全局。首先,需要注重稳定性的设计,在完成人文景观设计工作任务之后,需要赋予其较强的稳定性特征,这样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对其所形成的不良干扰,同时还可以让整体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当中,即便其遭遇到了一些轻微性的损坏,其系统也可以及时地进行自我的修复,使得该生态系统尽早的恢复到原本的状态中。其次,需要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性的原则进行设计,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尽可能凸显该区域自然魅力,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当将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当作该项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借助土壤、植物等一些较为自然性的材料,把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体,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其工作进行正确化的指导,要顺应其规律,使得该项城镇规划工作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
2.4强化生态保持
        城镇规划中,应该依照生态植物的特征,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和存活性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依照生态特点,开展绿化种植时,应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符合人们的生活特点和现实需求,尽可能对自然生态进行还原。例如,在相关统计数据中,每立方森林能够吸收350kg左右的二氧化碳,如果森林覆盖面积可以达到35%以上,则可以营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而在城镇规划中,片林以及林荫道的设置,能够使得区域夏季温度降低3℃左右,路面温度则可以降低7℃,建筑表面温度则可以降低4-10℃不等,甚至能够将高温的持续时间减少3-8小时。对于城镇规划而言,如果林地结构布局合理、面积适中、树种选择恰当,则城市整体的空气相对湿度能够增加54%,若林带的宽度能够达到30m,则可以将车辆行驶乃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噪声降低6-8dB。结合上述数据控制,通过加强城镇规划中生态保持的方式,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提高生态系统保持的作用。
结语: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是我国第四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航向,该时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高度融合且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的主要标识,所以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期,必须要合理的把控相关的设计原则,要以城市总体设计为基准点,合理的构建城市人文景观,让人文景观和生态保持更为和谐统一,创建出一个更为惬意且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持续性的优化城市的总体结构。
参考文献:
[1]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琦,孙文振,张军常,等.徐州市人文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优化与提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7):
[3]郑一民.郑一民:从农村历史文化保护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J].经济导刊,2015(8):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