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7期   作者:陈明
[导读]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是带电作业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电压高
        陈明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青海西宁  810021
        摘要: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是带电作业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电压高、空间场强高,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相应增高,因此需对带电作业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安全防护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1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特点
        1.1 750kV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片数多、吨位大。
        1.2 750kV线路的运行电压高,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强度高。
        1.3 750kV输电线路长,沿线地理、气候环境复杂。由于特高压线路的输送容量大,因此开展带电检修以确保运行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2防护对象与要求
        2.1强电场防护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环境具有更高的电场强度,人体某些尖端部位局部场强会增高。从带电作业电场强度测试结果归纳得出,当作业人员处在塔上不同的位置及进入等电位的过程中,其体表电场强度及周围电场强度不断变化,其变化规律是:
        ①作业人员在登塔过程中,随着攀登高度的增加,与带电体的距离逐渐减小,其体表电场强度逐渐增高,在与相导线等高的位置处达到较大值;
        ②在绝缘子悬挂点的横担端部作业处,作业人员的体表电场强度值较高;
        ③作业人员从塔体接近带电体时,头顶和手尖电场强度较高,胸部电场强度较低;
        ④等电位时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对于交流750kV(双回)、750kV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人员在等电位作业工况下体表电场分布进行实地测量,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中测量数据显示,750kV特高压交流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头顶与手部的电场强度约为1800-2400kV/m,分裂导线内的身体部位电场强度可达到390-500kV/m,作业人员面部电场强度可达到1000-1150kV/m;750kV超高压交流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头顶与手部的电场强度约为900-1350kV/m,分裂导线内的身体部位电场强度可达到280-320kV/m,作业人员面部电场强度可达到710~714kV/m。对于交流电场中的人体感受,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据试验,人体皮肤感知的交流电场强度为240kV/m,低于此之无不适反应。我国标准规定,交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局部裸露部位的最大电场强度应≤240kV/m,屏蔽服内应≤15kV/m。合成场是高压交流输电的特有现象,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人员在等电位作业工况下体表电场分布进行实地测量。
        2.2 在直流输电线路下,当电场为30 kV/m时, 人体毛发有刺激感,头皮有轻微刺痛感;当电场>30 kV/m时,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感。而带电作业中等电位人员难以避免短时间处于强电场中。因此GB/T 6568—2008要求,交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局部裸露部位最大交流场强应≤240 kV/m。从严考虑,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场强防护标准可参考交流线路。
        2.2 电位转移电流防护在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时,作业人员与导线之间将形成电容放电脉冲电流,这一脉冲电流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而电弧则随着脉冲电流的增大而增强。若在此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当,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作业人员电位转移过程中,人体与导线间的电位差超过它们之间空气间隙的绝缘强度后会产生电弧放电,放电电流呈现出明显的脉冲电流串波形特征,正、负极性脉冲电流相互交替,一次作业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脉冲串以及多次重复作业过程中电位转移电流波形存在分散性,这与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速度、导线布置以及接触高压导线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
        2.3 离子流防护离子流是高压交流输电的特有现象,交流输电线路附近的空间电荷沿电场方向进行定向迁移会形成离子流。作业区域内离子流水平及对离子流的防护能力也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3防护措施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遵循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3.1 等电位作业人员须穿戴带电作业专用屏蔽服,与周围带电体及接地体的距离须满足要求。进出等电位时的最小组合间隙须满足要求。作业人员进出750kV线路时须使用电位转移棒。等电位电工进出强电场时应有后备保险带,从杆塔、地面向等电位电工传递工具等时,要用干燥、清洁的绝缘绳。
        3.2 地电位作业人员亦应穿戴专用屏蔽服,使用绝缘操作杆时,绝缘杆的有效绝缘长度须满足要求。在绝缘子两端悬挂支、拉、吊等绝缘件时,绝缘件的有效长度须满足要求。
        3.3 作业工器具
        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高,杆塔结构尺寸大,线路档距大,导线分裂数的增加使得导线布置方式发生改变,绝缘子串长度和吨位也相应增大,这些特点一方面要求带电作业绝缘工器具有较大的有效绝缘长度,另一方面需要配套荷载能力更大的绝缘子卡具。)现场应用工作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入等电位后,首先将安全带从运载工具转移到子导线上,然后攀至导线;随后走线并仔细检查了金具、导线、间隔棒等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结果为设备无缺陷,运行情况正常。完成作业项目后,安全退出等电位并返回地面。
4 总结
        带电作业现场应用的成功开展,证明了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DL/T392-2010 75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S],2010.
[2]胡毅,王力农,刘凯,等.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应用试验[J].高电压技术,2009,35(9):2053-2058.
[3]刘洪正,刘凯,孟海磊,等.±660kV交流输电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地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11,35(11):183-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