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刘晓芳
[导读] 摘要:工程剩余物资在电力行业普遍存在,本文对电力工程剩余物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对策做了有效探讨和分析,具有较强现实研究和借鉴意义。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工程剩余物资在电力行业普遍存在,本文对电力工程剩余物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对策做了有效探讨和分析,具有较强现实研究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剩余物资;原因;对策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在倍增,进而加速了电力行业的建设力度。伴随大规模建设电力行业产生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大量工程剩余物资的出现。物资成本在电力行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据统计,电力企业的物资成本占企业总资产的60%~70%,加强物资管理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大量剩余物资积压会带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仓储资源长期被占用,并导致订货、库存及其他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对电力行业剩余物资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工程项目剩余物资产生的原因分析
        剩余物资是指项目施工结束后剩余的工程尾料,或者是在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需求提资计划不准确、管控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剩余的,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资。电力与其他行业相比,物资涵盖范围广、数量大、规格型号复杂,专用性又强。同时电力工程建设周期相对长,环节多,且前后相衔接、互相影响,任何环节管控不到位,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分析大量剩余物资积压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可研和初设阶段,采购需求计划提资不准
        目前,电力建设行业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级项目审批落地后,一方面本身建设工期较为紧张,另一方面参建单位都希望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建设工期,以期在日后市场博弈中有更强的竞争力。这种现象往往导致工程可研规划、初设深度不够,容易造成施工和设计单位物资需求计划不准确。为保障施工的连续进行,物资采购供应一般又会有提前的时间裕量。待项目真正实施过程中才发现与实际现场不符,出现物料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产生一定的物资退料压库。
        2、项目施工受外部因素影响,可能会发生设计方案变更或者项目暂停
        工程物资采购通常依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但是项目施工可能会受国家政策、市场行情、行业法令、地方行政管理及业主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施工的外部环境发生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设计方案的变更或是暂停。项目规划方案的调整,导致原先采购的物料不能满足最新的项目需求,进而也会产生剩余物资。
        3、电力工程中部分装置性材料剩余不可避免
        装置性材料是指电力建设安装工程中构成工艺系统实体的原材料、辅料、零配件、和半成品等。它是介于材料和设备之间,在安装中构成了工程主体的那部分物资,比如绝缘子、金具、电缆接头、管件、电线和电缆等。通常这类需求计划是按照吨和千米为单位进行估算统计,提前采购备用。依照设计图纸的估算量与实际现场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工程结束时如果实际使用量和原采购量不符,积少成多,肯定会造成剩余物资多的现象。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截断的电缆短头,管道等因无法再利用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剩余。
        4、“重施工、轻管理”的传统理念导致对剩余物资管控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电建单位因巨额资金投入、里程碑节点考核等多方因素造成项目管理和建设单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工程安全、进度和结算等环节,形成了“重施工、轻管理”的传统工作作风。工程管理中对剩余物资管控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资源和人员匮乏、管理措施落后、甚至仅有的简单措施落实也不到位。比如仅按退料流程办理剩余物资退库,未设置剩余物资退库和利库考核指标;或者对剩余物资退库时限规定不明确,造成完工后剩余物资未能及时办理退库,长期由施工单位代为保管,存在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物资性能状态降低、损坏、丢失等潜在风险;此外,仓储管理人员水平有限,无法借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对库存剩余物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利库工作效率不高。


        二、电力工程剩余物资管控的对策研究
        剩余物资管理是一项长期且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对工程单位意义重大。剩余物资具有可用性与可变性,可以借助有效措施加强管控,盘活企业库存物料,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效益。以下是对相关措施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需要从源头抓起,降低该现象发生的概率。可以从工程项目编制可研报告、设计、需求计划到具体实施各阶段做好设计、概算及物资采购的管控。强化调研及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科学性,提升采购及施工的计划性,避免盲目采购。
        其次,项目实施应结合行业动态、属地政策、市场环境及业主需求变化等外部因素综合考虑采购计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在建项目不发生因疏忽因素导致工程产生重大变更、暂停等,避免大量物资剩余现象的产生。
        再次,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的装置性材料剩余,需要积极寻求可以调拨的途径,提升资源的再利用率。物资调拨是指物资从一个项目协商议价调运到另一个项目使用,物资调拨的同时发生成本转移。调拨的价值评估可参考原采购价格、当期市场行情、物资的性能状态和新旧程度等因素进行议价。比如同一规格、材质的钢材、电缆等通用物资可否在邻近项目或后续自建、维修工程中进行议价调剂,进而盘活库存,节约成本。
        最后,加强剩余物资库存环节的管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剩余物资数据库——对于退库物资要清点、查验和登记,并做好实物与质量证明文件的对应和保管工作,为资源再利用创造条件。同时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定期向项目管理、设计、工程施工等部门反馈,全面贯彻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在库物资使用的管理理念。2、提升仓储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能力建设——引进先进的“ABC分类管理”、“JIT库存管理”等方法,使得仓储布局更加合理,借助射频和条形码等技术,使在库物资得以快速搜寻和匹配,提升出入库的效率;3、强化联动沟通机制,开拓创新通用物资利库渠道——物资采购并仓储管理部门牵头,联合设计和施工建设部门,在物资需求计划报审环节充分开展清仓利库调研。倡导在使用性能安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开拓新思路和渠道进行有效盘活利库尝试,比如在材料设备使用中可否利用“以高代低”、“以大代小”的方式提升利用率,并突破专业及项目界限,由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大范围调拨调配。4、加强库存物资管理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搭建高效协作团队。新时代的仓储管理人员不能仅停留在“看护人”阶段。我们需要培养一支涵盖专业技术人员、仓储专业人员及信息化专员的综合团队。具备这样的协作团队,才能对在库物资信息有全面又专业的掌握,做好科学的数据分析,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并匹配在库剩余资源,加速库存周期和提升资源再利用。5、贯彻定期进行物资维护保养与仓库清理的机制——入库物资要定期进行清点、查验及维护保养,对于价值较高物资需要按照保养手册进行定期维护。比如电气类物资注意防潮,电机、风机 和水泵等设有转动装置的物资需定期盘车保养,带有连轴装置的物资也要定期润滑维护,以保持物资的良好使用性能。同时,对于长时间压库,超期物资及库存状态较差的老旧设备,或者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技术需要又无法调拨处理的低值物资,进行报备报废处理,以缓解库存压力,节约管理成本。
        总之,剩余物资管理是一项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需要全员参与的长期工作。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作,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借助信息化手段,开拓创新盘活利库新举措,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才能将剩余物资再利用和降低工程投资、提升企业效益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庆华.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剩余物资的管理,科技与企业,2013.
        [2]王丽华.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剩余物资的管理,电力设备,2017.
        [3]王洪峰,梅小丽,左魁生.浅谈电网工程结余物资管理,基层建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