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叶梅清
[导读] 相较于城市语文教学来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对滞后,无论是客观的教学设施还是教师主管的教学理念,都有不小的偏差,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很低,课堂朗读教学时间短、朗读方式单一等等,都是当前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叶梅清   桂平市南木镇古旺小学  537226
【摘要】相较于城市语文教学来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对滞后,无论是客观的教学设施还是教师主管的教学理念,都有不小的偏差,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很低,课堂朗读教学时间短、朗读方式单一等等,都是当前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64-01

        引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语文朗读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朗读兴趣点,为学生巧妙创设朗读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在情感、语文朗读以及语文知识之间相互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产生极强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情感、有深意的言语,启发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语文教材相关的视频片段融入朗读教学当中,再通过视频影像的观看,让学生深刻感知课文中心情感后,再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深度的课文朗读,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学生朗读技巧、朗读自信、朗读水平等语文朗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优化更新朗读方式,点燃学生朗读激情
        由于受农村教学条件所限,很多优秀地教师都集中到环境优越的城镇教学,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整体师资水平相对落后,而想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注重自身阅读能力水平的提升,熟练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语文知识才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必胜法宝,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自身标准的朗读,传授学生更有效的阅读技巧,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体验。想要使农村小学生可以完整、准确、流利、富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在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课文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更立体的感受课文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可以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合理的动作设计、丰富的面目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让学生与课文情感交融,体味课文情感深意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收获知识、获得人生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上册《观潮》时,语文教师可以自己示范读一遍《观潮》内容,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壮阔,通过教师时间的停顿、语气的强弱、表情的变化,让学生感知钱塘江大潮来之前、过程中,以及潮水退去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朗读结合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为学生脑海里催生出一幅动态的大潮奇观,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观潮人的激动之情,这种情绪的感染,会有效地刺激学生想要自行朗读文章,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全文,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及时帮学生找出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引,在语文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会逐步增强农村小学生的朗读实力。



        二、通过深入的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主旨
        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在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下,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词句发音、准确地把握朗读节奏,从而能够进行有感情、高效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主旨,感受作者情感的宣泄,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本中,进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课文内涵与价值。例如在教授学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这一节课时,这篇课文旨在表达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即使深处农村,小学生也很难理解课文中作者童年的贫苦与求学之路的艰辛,也很难从作者角度感受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素材的收集,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为学生呈现作者幼年生活时代的贫苦,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父亲觉得我太委屈,领我到小摊上吃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中蕴含地深情的父爱,让学生通过“轮换摇橹、粜米、卖猪、背着、缝补、父亲心疼极了”等词句,充分展现父亲之爱的实际行动,更鲜明的刻画了作者与父亲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感触后,再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升华课文情感,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技巧,取得更好的朗读成效。
        三、学会使用评价的力量,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质量
        真实、客观、有效的赞美,是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生活中缺乏父母关爱,以至于很多学生内心极度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在给予学生人文关爱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小学生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在朗读中成长。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这首现代诗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感受诗词中描绘的秋夜江边的美景,语文教师也要通过仔细地倾听,找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字词的发音、抑扬顿挫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教师再用科学地评价比如“你朗读的非常有感情,但是如果这几个字的发音再准确些,就更完美了”等等这些温和的语言去帮助学生改正朗读中的不足,评价之后,再给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提升朗读自信心的同时,爱上朗读,实现朗读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件持久且艰巨的事情,语文教师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熏陶学生的文学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学感悟力,从而达到农村小学生整体朗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富海.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5(20)
[2]陶文慧.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08)
[3]代湘玲.让朗读之花在农村课堂中绽放——浅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的对策[J].新课程(上). 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