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治疗方法有哪些?效果如何?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林旗
[导读]

   林旗
(泸州市龙马潭区高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泸州 646000)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是最有效的或者是比较好的方式,这要看目前心律失常是什么类型的以及严重程度如何,比如说像偶发的房早或室早,一般来讲是不需要进行治疗,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出现,副作用往往比较多。偶发的心律失常很有可能是功能性的,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不饮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有可能逐渐就好转了。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心房顏动、心脏传导失常等。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理可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可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心动悸”、“惊悸”、“怔忡”等病证范畴。常与精神因素、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阴虚火旺和瘀血阻络有关。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见证有虚实之分,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厥”、“脱”等危候。
如果目前患者是心房纤颤,如果目前是阵发性的,那么静点胺碘酮,同时可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果已经发展成为了持续或者是永久性的房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应用射频消融的方式来治疗。
一、中医治疗
针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治疗,控制节律、对症处理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发作时治疗,还需控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心虚胆怯型:症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治当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常用的药剂有:平津汤、参竹麦门冬汤、桂椒龙牡汤等。心臃两虚型:症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神疲倦怠,面色苍白,气短易汗,纳少,胸脘痞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常用的药剂有:健脾宁心汤、增快灵汤、黄芪苓参汤、党参莲子汤。心血瘀阻型:症见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面唇紫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滑或结代。治当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常用的药剂有:酸枣麦门冬汤、丹参黄芪汤、二参汤、黄芪麦参汤等。阴虚火旺型:症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时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治当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常用的药剂有:三参生脉汤、心律失常方、柴胡定律汤等。水饮凌心型:症见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治当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二、护理原则
1.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情绪稳定。
2.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
3.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更改服药时间及撤换药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4.自我监测脉搏和心律的方法,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min,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适当休息与活动,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