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谢莉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
        谢莉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高星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很多著名的数学家都对此进行深刻的解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直观的,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但是数学是一门偏抽象的学科,因此,本文就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形数互变;深挖教材内容;归还主体地位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就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指导,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是非常少的,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也没有积累非常多的知识内容,在做题的过程中,并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及问题的解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直观、具体的,即使是在思考偏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也是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这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将数学结合的思想运用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将抽象变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化,教师可以借此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一、以数化形
        在素质教学理念与教学课堂不断融合的教学背景下,义务教学质量是在不断提升的,与此同时,教师也在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知识内容的抽象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活动的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熟练的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习题的解答,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让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预习,教师在讲解抽象化的理论内容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从例题的观察讨论中,明白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教师也可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比较有趣的经典习题,这样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进行了解,通过这两个知识点习题的练习,学生就可以明白和了解,无论是百分数还是分数都是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中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但是具体是哪两个数,是不确定的,也就是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这也是百分数不带单位的原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教学课堂中来,这样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的读写法才会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二、以形变数
        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也还是有着一定的连接关系的,学生只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都学习掌握的前提下,才可以进入到初中阶段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教学课堂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对于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比较好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以前所学习的数的种类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这样可以防止学生遗漏知识内容,在以前所学习的所有数中,除了零之外,其它的都是正数,引导学生得出正数前面的符号是可以省略的,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于负数的定义进行理解,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负数符号就是负数,其中负数的前面一定会有负数符号,这是不可以省略的,是为了和正数进行有效的区分,通过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形数互变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中的教学任务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各个科目的任课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对于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的贴合教学实际。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在课下的预习,对于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的掌握,让学生在对于圆柱的地面、侧面和高,进行掌握和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对于圆锥的底面和高,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中的教学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记忆的比较深刻,教师通过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公式,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深挖教材内容
        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忽视的,而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大型考试所参考的题材库,学生如果对于教材中的题目都没有很好的进行了解的前提下,在面对大型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这样才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的意义进行了解学习,教师结合具体的统计活动,让学生在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对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以及劣势都能进行仔细的分析,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教师通过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中,可以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五、归还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所担当的角色,有的时候,是影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的,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年龄是非常小的,但是学生在课堂中依旧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师无法改变的事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将数学结合思想运用在课堂中,以此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结合思想的运用。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圆环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圆环图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学习地位的前提下,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运用到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提高学生时间观念的前提下,就可以加强对于学生课后学习的指导,在教学课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于知识内容进行理解,课堂中学生的做题时间并不是特别的多,是以听讲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归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数学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最终学习效果,让学生可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智.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7(29)
        [2]刘加霞.小学数学中基本数学思想的类别与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