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横山小学,广西钦州535012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关爱;问题;游戏;实践操作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得知识的开始,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一)从理论层面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获得一定知识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促进人的知识的内在力量。这种兴趣作为内在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二)从数学学科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特殊地位。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以学习兴趣为导向。与其他小学学科相比,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特点。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完整的逻辑思维没有完全形成,导致缺乏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抽象思维。
(三)从课标要求看:与此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这个标准来看,主体的学习不应该被强制接受,而是一个自愿、自主、有意识的学习和消化的过程。在对学习主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尊重和鼓励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尊重学生的异议,容忍他们的误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用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注重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像坐在春风里,像坐在春雨里。“教学之无小事”,课堂上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瞥,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培训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自信。在对待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时,不应该选择批评,不应该打击自己的信心,而应该是开明的。
(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熟悉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深刻的提问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金钥匙。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在40分钟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知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吗?”对优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例如:“你能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样的各种提问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显得亲切随和,似乎在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思维勤奋,思维敏感,积极合作,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游戏活动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让学生尽可能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在中学,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如:一年级上册 10 以内加减法课尾的各种游戏:《物体分类》动手搭出喜欢的东西;下册《小小养殖场》的猜数游戏,《动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去商店》的小百货游戏等等,我组织学生学习,鼓励小组成员充分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让他们在学校玩,在中学玩。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都有“下课了,但还没结束”的说法。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引入竞争机制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既然我们是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我们不妨在我们的小教室里建立一个竞争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教学应该是:低起点、聚焦突出、困难分散、注重过程、慢下来、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根据课文中歌手比赛的具体场景,我指定班上一名同学为5号选手,另一名同学为9号选手。通过计算比赛分数来教授混合小数加减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5号和9号队员分别带领该队参赛。看看哪支球队都表现得又好又快。我赢了,并向获胜的同学表示祝贺。这一消息公布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甚至连平时不喜欢学习的少数同学也精打细算,生怕自己的队伍输了。就这样,在课堂上引入了竞争,立刻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之,学习的最佳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自主发展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机,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博.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00(003):54-54.
[2]谢崇彬[1].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J]. 下一代, 2019, 000(004):1-1.
[3]刘廷军[1].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好家长, 2019, 000(007):P.108-108.
[4]刘媛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00(007):114-114.
[5]芮明.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