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度量技能有效建构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陈杰平
[导读] 引导学生基于对度量工具的认识,通过深度解析量角器的结构
        陈杰平
        安徽省安庆市舒巷小学 246000  
        摘要:引导学生基于对度量工具的认识,通过深度解析量角器的结构,让学生深刻领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工作原理,体会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从而建构度量技能。度量教学应当从引导学生熟知度量工具开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基于对度量的原理和方法的感悟而获得度量技能。
        关键词:工具  原理  方法  技能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涉及度量内容主要有长度、面积、体积以及角度。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其度量工具各有差异,比如:使用直尺测量长度、使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使用体积单位测量体积、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各自度量方法都运用了量的累积作为基本原理,即:通过运用测量单位进行累积后,从而得到了测量对象的几何量。同时,为了方便度量,在运用最小的测量单位进行累积产生了较大的几何量时,由此规定,将具有某种特定值的几何量(10、100、1000)作为新的测量单位,通常为较大的测量单位,比如:10毫米即1厘米、100平方厘米即1平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即1立方分米。于是,相同类型的几何图形所采用的测量单位会有所不同,这与测量对象几何量的大小有关。然而,唯有角度的度量只规定了一个测量单位,即1度。下面,以“角的度量”为例,浅谈建构度量技能的教学策略。
        对于“角的度量”教学,通常由老师先讲解和演示度量角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操练,再通过练习巩固以熟练掌握角的度量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只知其然,却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若能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角的度量技能建构过程,理解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的原理,至于角的度量方法则水到渠成了。如何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探究活动中,思考、感悟和理解操作技能呢?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从解构量角器开始,再让学生在量角器图片上画角(描画),从而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感悟度量角的方法。教学中,则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探知角的度量方法全过程,直观、生动且形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帮助学生建构度量技能。
        一、解析度量工具,感悟度量原理
        课始,师生谈话引出角,复习角的结构,引出量角器,揭示课题。
        师:观察量角器,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它是一个半圆。
        生:它有两排(圈)数字(刻度)
        师:这两圈刻度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圈在里面,一圈在外面。
        师:还有吗?
        生:都是从0和180
        师:这不就重复、多余了?
        生:不是。一个是从左往右(排列),一个是从右往左(排列)。
        (按照量角器上的刻度排列顺序,师生一起10度10度的数出刻度数:0度、10度、20度……180度。通过数刻度,让学生感受内、外两圈刻度的特点,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何要设置两圈刻度呢?)
        师:既然量角器是用来度量角的,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以“0刻度线”作为角的起始边,学生发现了许多角,且角越来越大(0°到180°)
        师:观察这些角,又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角的顶点都重合在一块。
        师:是的!这个重合的点我们称作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我们知道,直尺上只有一排刻度,那为什么量角器上却要设置两圈刻度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为了测量方便。
        师:难道一圈刻度测量时就不方便吗?
        生:有的角在这边,有的角在这边(学生用手比划着角的张口方向不同,向左或向右)
        师:(分别画出左右不同张口方向的角,并用量角器比划演示)这就好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有时候用左手方便,有时候用右手方便。

内、外不同刻度可以方便测量不同张口方向的角,但是度量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生:容易(把内外刻度)混淆。
        师:怎样混淆?
        生:到底是外面刻度还是里面刻度。
        师:所以在度量角的度数时,就要仔细分辨是哪一圈刻度了。
        二、在量角器上描画角,感知度量方法
        师:请大家拿出印有量角器的纸片(课前分发给学生),利用内、外两圈上的刻度线,在这张量角器图上分别画出两个30度的角,并且角的张口方向不一样。
        (生独立完成,师强调画角的三要素:一个顶点,一条边和另一条边。个别指导)
        师:(收集一些学生作品,逐一展示,总结,演示。)我们分别来找一找这两个角上的“三要素”。(生演示,师标示,板书)
        师:观察在量角器图上画出来的这两个30度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生:顶点都在一起(中心点)
        生:一条边都在0刻度线上
        师:还有一条边在什么位置?
        生:30(30°刻度线)
        师:如果它在80度的刻度线上呢?
        生:就是80度
        师:如果在100度的刻度线上呢?
        生齐:100度
        师:120呢?
        ……
        师:(多媒体显示量角器上的不同度数的角)实际上,量角器上已经画好了许多角,我们只是把其中的某个角找出来。观察这些角,尽管度数不同,但什么地方一直相同呢?
        生:顶点都在一起
        师: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上。还有呢?
        生:一条边都在0上
        师:0刻度线上。如果另一条边指向多少,那么这个角就是——
        生齐:多少度
        师:也就是(顶)点对(中心)点,(0刻度)线对(一条)边,但是,内、外刻度要仔细分辨。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象一下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现在有一个角,我们拿出了量角器,先用“中心点”对准着角的什么位置?(生众:顶点),再用“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而角的另一条边正好与18刻度线重合,那么这个角就是      (生众:18度)。如果与50刻度线重合呢?(生众:50度)
        三、实践操作练习,巩固度量技能
        师:睁开眼睛,下面,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课本∠A的度数。
        (生独立测量,师指名汇报)
        生:80度(板书,并讲解书写方法“80°”)
        (师生合作,演示测量黑板上课前画出的角的度数)
        ……
        建构度量技能,应从认识度量工具开始。本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解析量角器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量角器其实就是以0刻度线作为起始边的许多不同大小角的汇集。引发学生猜想: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否如同将需要度量的角与量角器上现有的相应大小的角进行重叠?然后,让学生在纸质量角器上描画角,体会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验证,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技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