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黄晓雪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学科教育不再是依靠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

        黄晓雪
        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小学校,40266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学科教育不再是依靠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回归于学生学习需求通过与学生一同展开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探索。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性、理解力、学习方法等有着较强的要求,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控力,不愿主动总结数学学习方法跟技巧从而导致班级学生数学能力出现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明确现阶段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新课改要求提出相应的改善处理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教育
前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数学世界为学生后续在数学学科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因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缺乏信心、面对困难主动放弃等问题使得班级之中学生数学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会对教师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带来影响,如果不及时缩短学生间的数学水平差异还将导致学生彻底丧失数学学习动力。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路径探索需要首先明确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使教师能够针对之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出教学改善。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1.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参与性低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并未涉及到过多的数学知识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算术应用、几何基础及概率基础进行学习,这导致小学数学存在着较强的重复性和单一性。学生在面对重复性强的知识内容时容易形成乏味感,学困生在面对相似知识时所投入的精力远低于陌生的知识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性低则是由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困生在学习知识内容时存在的不解和疑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积累形成新的问题,进一步拉大学生间的学习差距。
1.2错误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较大关联,数学并不是一门要求学生对公式、概念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从生活实践和数学问题训练中总结出适合于数学技巧。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数学应用问题上,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是通过分析找寻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求解,更多的是采取记忆解题模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能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然而一旦数学问题出现变式或数学问题种类增多是学生将无法正确应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正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挑战,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和提升。
1.3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足
        教师的教育工作是面向于班级整体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都需要全面顾及到班级之中每一位学生的感受。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则更加偏向于班级之中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这一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被动学习无法有效配合教师的互动。教师对学困生关注度不足将会导致学困生学习陷入死循环,学困生难以依靠自己个人努力完成学科的突破提升。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2.1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可以学习他人先进的技巧跟方法,从而实现班级学生数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跟精力,通过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及学习任务的梯度化设计,使学困生能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能快速缩短与小组中其他学生间的差距。例如,在“鸡兔同笼”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思考讨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鸡兔同笼”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能力和生活观察力,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将能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看法,在进行小组头脑风暴之下学生将更容易总结出数学问题的巧解方法。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进行集中点评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形成完整的方法技巧。
2.2注重教师引导,培养学困生自信
        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提高对学困生的重视,给予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习惯上的引导,并从学困生作业、疑难困惑等学习情况收集中掌握学生对当前知识内容的接收了解情况。同时,教师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引导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内心对数学学习、数学问题的畏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挑战。教师在引导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方式方法,由于低龄段的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教师的帮助从而形成自卑心理,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学习时可以创设出一个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学生感到放松后更易于接收教师的教诲。
2.3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性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问题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重点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视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收集了学生问题后在数学问题课程中集中进行讲解。学困生学习成绩无法提升与其课堂参与性具有较大关联,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及时将自己对数学知识内容存在的不解和疑惑告知给教师,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下将更有利于促进学困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此外,积极开展教学评价还能使数学课堂多元化呈现,学生将能从数学课堂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结
        综上所述,洗哦心数学学困生教学问题的存在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实践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投入更多的时间跟精力,面对学困生问题教师需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导教学、教学评价等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 杨韶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明日, 2019(42).
[2] 谢永锋. 探索小学数学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8).
[3] 刘丹. 小学数学学困生实现转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神州(上旬刊), 201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