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韩茂
[导读]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韩茂
        阜南县许堂乡新集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同时还能够提升语文学科教育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为研究对象,针对文化渗透教育中存在问题,对如何开展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引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关系非常密切。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教育工作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校对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认为课本中包含的生词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等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中,忽略精神文化的渗透教育[1]。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课程,需要教师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其中,借此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果更加高效,理想。但是大部分学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教育工作水平不佳,影响小学生健康发展。
1.2教学方式传统且单一
        教学方式,是保证教育工作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以此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此以教材为主,采用灌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将课本知识全部以口述的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式记忆学习。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性内容,需要教师以逐渐渗透的方式进行知识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灌输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忽略学生的精神、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小学英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2.1转变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满,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应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将此与文化知识充分结合,以此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促使教育工作稳定进行[2]。在文化渗透教育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内容,思考课本知识,了解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文化知识学习中形成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意识,以此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为文化传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辅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教育工作水平。


        例如,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就中华传统美德“奉献”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光荣事迹,并学习他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朗诵文章,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对雷锋精神产生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全部朗读后,与之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雷锋的故事吗?学生1:我听过他的故事,他非常的节俭,衣服坏了,也不舍得仍,缝补以后又穿了许多年。学生2:我觉得雷锋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奉献意识的人。教师:雷锋是我国革命展示,他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当师生简单介绍后,教师可以雷锋故事进行教学,将雷锋身上的良好品质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形成。
2.2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将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化和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小学生个性比较活跃,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3]。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结合教学时,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并探究课本中包含的文化知识,以此实现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目的。
        例如,学习《晓出净慈诗送林子方》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就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意识到家国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通过对西湖美丽景色的描述,展示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本知识,将西湖的美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对学生问道:若是你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你们会舍得离开这吗?学生:不舍得。教师: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习后,你们知道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吗?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的喜爱与不舍,想要快点回到家乡。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国家、故乡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推广发扬的吗?然后引出家国之情,使学生在介绍自己国家、故乡的时候,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感,并意识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多媒体视频的运用,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在互动中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以此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2.3优化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有限,无法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结合课本知识,拓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素材,并灵活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魅力,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优化知识结构。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方式,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渗透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以此推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51-52.
[2]曹红玉.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182-183.
[3]曹逸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革新,2020,(0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