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倾向儿童干预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邱珊珊
[导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
        邱珊珊  
        昭平县第二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  546800

        [内容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主要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通常在婴幼儿阶段发生但常在入学后才被发现。在科学家对多动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不断搜集资料和探讨,针对对大班中出现多动症行为倾向的幼儿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两种主要的干预教育措施即幼儿园干预教育和家庭干预教育,对幼儿进行行为的干预和矫正。
        【关键词】: 多动症; 干预教育;  个案研究

        在幼儿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很特别的幼儿,比如:午睡时间很兴奋不能静下来午睡的幼儿,上课总坐立不安的幼儿,不爱思考、动手的幼儿等等。这些幼儿往往成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眼中“坏小孩”,在同伴群体中逐渐被冷漠,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孩子心急如焚,但又不懂如何对待他们。有的老师和家长严格要求,对他们严惩有加;有的老师手无足措,对他们是放纵自如;也有些家长只顾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情况,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些问题。基于现在的问题,对幼儿做了特别的关注。科学家对多动症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多动症的首次被研究到首次描述再到深入的描述,其中论述多动症的来源,多动症的概述,以及概括多动症的表现症状。就这一历程就可以证明了多动症一直是我们在关注的问题,也说明了多动症儿童也一直受人们关注着。从科学家和有关的研究者发表的期刊文献论述,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和行为特征为三方面:
        1.注意缺陷:儿童多动症最基本的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症注意缺陷症状的特点为(1)注意的选择性差,表现为主动注意的损伤和被动注意相对占优势;(2)注意的维持困难,表现为注意的强度的稳定性差、主动注意维持时间短暂;(3)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注意的范围狭隘①。
        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常无明确的目的性,其动作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有始无终、并不停的变换花样。多动症状不受环境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和限制②。
        3.行动冲动:在社会交往中多动症儿童缺乏自制力,在多种场合行为鲁莽,很难与人相处。他们的多动行为常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难以自制,因而其行为带有破坏性、危险性,易发生事故③。  
        个案分析和干预教育措施
        (一)观察实录
        我实习的班有一位幼儿,叫天天(化名),五岁左右的男孩,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④,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可我们班这位幼儿就是存在一些异常的行为,不得不引人注意。主要表现为: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坐立不安,总是跑出位置或钻桌底,要不就是打别人、扯别人;②学习上懒于动脑,不爱动手;③午睡特别兴奋,喜欢在床上跳来跳去,老师说他了能躺下来可还是在那说个不停动个不停;④外出活动是很喜欢跑,每次都要老师拉着他。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观察,我们怀疑这位幼儿有多动症。于是为了排除我们的疑虑,我们用《康纳多动症评分量表》对其进行了一个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幼儿多动症可以性很大,因此我们判断其为多动正倾向儿童。
        (二)心理透视
        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觉得新鲜睡不着都是很正常的行为。我们能理解在他进园的前几周有这种现象,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了他的行为还这样而且行为却有些异于其他孩子,显得过度兴奋,还有边玩边睡的习惯,老师多次提醒他却更加兴奋。为此,我们首先要搞清他产生这种行为表现的原因。
        对多动症的成因,人们一直不清楚,不过人们更多的希望从生理上发现其产生的原因。有人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80%的多动症是遗传的。

美国近期研究表明:典型的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形式和结构与正常儿童却有不同之处。也有人是从生化因素角度去认识多动现象的,认为多动症可能是由于一种先天性神经递质霉系出现障碍。有人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血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血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有研究表明:大脑神经元活动和记忆有关的区域(如海马区)含锌非常丰富,缺锌会影响这一区域的功能,是记忆和注意力受损。对多动症成因的解释包罗万象,还有的研究从环境因素解释了多动症形成的原因③。
        面对研究者这么多对多动症成因的说法,我不能确切的肯定本班幼儿形成这一现像的具体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总体的知道幼儿出现多动症会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有关。因此我们从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外部因素也即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幼儿生活的环境基本上就是幼儿园了,而内部环境就是所谓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所形成的心理。因此,我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幼儿进行的干预教育。
(三)干预教育措施
        1.幼儿园的干预教育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在幼儿园生活、学习、活动、游戏,天天与老师接触,时时与小朋友在一起,因此如果把有多动倾向的幼儿或多动症幼儿的干预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那么多动症的治疗和干预就能得到长期的保障。甚至可以说,学校的干预对幼儿来说能起到无法代替的作用。学校的干预措施主要有:课堂行为管理,学习技能辅导,同伴互助和每日学校行为报告卡制④。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幼儿,幼儿不同的生活、学习的环境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教育。
        (1)加强注意力训练。就如天天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走动,我们老师就会把他位置放到前面,放在老师视线前,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就走到他跟前,时时摸摸他的头,提醒他集中注意力。还对他用了正强化的方法鼓励他勤于动脑、动手,每当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与他表扬和奖励。慢慢的天天对学习有了兴趣,成绩也有了进步,手工课也不会什么都没动手了。
        (2)取得家长的配合,控制玩具的数量,每次玩玩具时,给他一样玩具,让他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
         2.家庭干预教育
        (1)家庭激励。家庭激励总体上分为言语激励和非言语激励,和天天家长合作,家长要对天天适当的进行激励,不但在正面夸奖天天好的表现,还在他人的面前表现他。除了这些言语的激励,天天家长还用身体接触、各种手势、微笑对其进行了非言语的激励。如天天家长经常抱抱、亲亲天天。
        (2)家庭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如违反规定、尖叫打斗、与大人顶嘴,出现攻击行行为等等。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现象时,家庭往往会采取惩罚的方式去教导孩子。但是在教导孩子时,需注意几点:不要把孩子容易诱发不良行为的环境中;不要在孩子疲倦时对其进行说教;孩子正在做的事有点心烦时,如果他还能忍,就不要给与过多的注意;在实施惩罚时,避免消极评价。
        (3)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因势利导。经常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预设孩子的下一行为,尤其是攻击性行为时,可以干预不良行为的出现。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排除一些不良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
        3.转化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家园的合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天天的行为进行了持续时间的行为敢于教育。天天的不良行为慢慢的有了好转,上课会听课也不会总走动、钻桌底。绘画课、手工课会动手等等,但是要完全矫正他的行为还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继续进行干预教育。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合作,天天会变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苏渊:《注意缺陷多动症障碍儿童行为特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年第九期
[2]雷燕、李燕红:《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干预措施》,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119
[3]周競:《学前儿童特殊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矫正多动症幼儿行为的个案研究教育期刊(下半月)2012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