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梅 薛丽香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成为了评断学生整体文化水平的指标之一。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构成,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对此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转变,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背景,探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教育;计算机课程
引言:信息素养指的是获取并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要求学生针对信息资源进行发现和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帮助自身学习和工作。而信息素养并不仅仅包括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包含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以及在应用网络、信息时遵守道德、法律的良好品质,所以信息素养一方面指的是能力,另一方面又包括了良好品德,这都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多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完成,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内容和方法也较为滞后,所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当下培养人才、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其一,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脱节。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多围绕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来建立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但计算机课程本身便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教学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更加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也更偏向于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必须要迎合社会对于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而非单纯的知识水平,所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注重于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开展,侧重于知识教育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二,教学模式与内容需要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改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也没能做到有效延展,学生的参与性不足,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其三,信息素养难以有效落实。信息素养包括了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但部分高校由于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素养的培养难以有效落实
二、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结合目前教育部门针对计算机课程提出的要求以及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基本如下:1)改进课程体系。在不断完善现有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选择性地开设其他课程,不断改进整体课程教学体系,推动信息素养的落实,也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2)应用多元化的方法与评价。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要迎合素质教育下的“生本理念”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明确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建立网络化的教学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要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保证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协同并进,教学评价需要与课程教学契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应用灵活的评价方法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3)计算机课程与专业需求的结合。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但这种补充也存在一定不足,不够规范化,对此高校也要提高重视,应用专业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还要设置契合于专业应用需求的教学课程;4)以信息素养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
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计算机课程实验内容需要契合于信息素养,设计层次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学习的探究和创新提供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1]。
三、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以信息素养为中心建立计算机课程体系
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需要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公共基础以及专业融合两个方面渗透信息素养,完善计算机课程体系。公共基础一般包含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打字、办公软件、办公设备等。公共基础模块是专业教学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的基础部分,也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公共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定,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与知识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在高校教学中的一年级开设,整体上来看内容的学习难度较低,但内容比较多,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尽量掌握信息技能。在专业融合方面,这一部分是除却公共基础之外的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点路径。不同的专业都会对计算机知识点以及信息能力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需要注重专业的契合性,需要通过课程模块学习来实现专业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的结合,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基本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设计、硬件基础等[2]。
(二)应用网络的多元教学平台
对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来说,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多媒体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力基础来实现辅助学习,发挥网络资源的教学价值。对此高校需要积极应用网络和网络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将文字资料作为主体,结合应用网络在线资源和视频教程资源以及实训教学内容等,利用这些灵活的学习途径,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也能够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共同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时效性。
(三)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这也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课上的案例教学法,课下的项目驱动法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案例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案例,并围绕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特征,最好是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具有应用性特征的教学案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报刊设计环节,可以选择春节作为主题,在设计中利用字体、段落以及艺术字、图片插入与编辑等,尽量涉及到更多的Word软件编辑功能,从而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也从中感受到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结束语: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必须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对此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视,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推动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翰颖,奚浩波,廖丽嵘,章芬芬,王惠平,王铖伟.面向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97-101.
[2]韩佳岐.浅析信息素养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1-192.
[3]庞海杰,王丽,周宏,王培祥.基于信息素质培养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3:7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