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阿巴嘎供电分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011400
摘要: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电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电能需求量的提升对于供电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电力系统要想安全稳定的运行,变电运行维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各种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被研发、运用。变电运行过程中大量增加的设施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几率,规范工作操作流程能够确保安全运行。此外,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人员的违规行为也频繁发生,尤其是倒闸操作的事故发生率极高。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控制
变电站风险控制是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重中之重,在提高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电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注重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在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工作时,应当加强变电站交接班和值班管理、落实变电站消防管理、强化变电站防汛管理、加大变电站安全巡视管理力度以及注重变电站安全器具管理,确保变电站各项设备的稳定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电能。
1概述
1.1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点
1)安全性智能变电站能够通过传感器系统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智能变电站搭载的运算程序能够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的概率。工作人员根据智能变电站系统给出的风险数据,采取相应强度的运维策略。同时,流经变电站的都是大功率的电力,传统的人工检修存在安全风险。利用智能变电站的自我检测功能取代人工进行检修,能够避免电力从业者在维修电路时发生被电击伤的情况。因此,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一般变电站更加具有安全性。2)及时性智能变电站是将智能硬件和高速通信网络集成到传统变电站上而得到的。在发生故障时,智能变电站能够很快地查找出故障的位置及导致故障的原因。根据智能变电站提供的信息,电力公司能直接派遣负责运维管理的工人出发抢修,简化了变电站运维的工作过程,缩短了变电站运维所需的时间,降低了电力公司在变电站运维管理上的开销。
1.2变电技术的运作原理
变电站是用来输电、配电和调压的枢纽。目前,我国常见的变电站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和开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变电站和母线上运行的高压电、大电流变成低电压、小电流。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额定电压产生的二次电压是l00V,电流为5A或1A。开关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其中,断路器主要是对电路进行合上和断开的操作,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开电压。通常情况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两者须相互配合,同时为了保障线路或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停电时应先断开断路器,后断开后隔离开关,送电时相反。负荷开关的主要功能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其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使用才会断开电流。
2变电站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
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安全控制即是变电站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在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工作时,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①安全性原则。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性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的根本理念。在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的工作时,要时刻牢记安全性原则。一方面要维护变电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②经济化原则。实现可持续性盈利,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转、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在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工作时,也要坚持经济化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策略,进一步降低运行维护控制成本。③专业化原则。客观来看,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工作流程繁琐、工作责任重大,尤其是近年来变电站设备涉及到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3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措施
3.1加强对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视
为提高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执行效率,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维修人员具体工作情况的管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利,从而提高电力设备的整体维护水平。同时对变电站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全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作出综合的评价,及时采取最效率的手段解决问题,杜绝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同时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的开展的电力系统先进知识的学习,让维修人员的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更加的熟悉,更有助于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及时的发现问题,更好的解决这些故障问题,促进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3.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从变电站运行中的管理质量、运维专业性方面进行分析,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对于变电站运行质量的合理提升,以及控制电力运行安全效果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变电站企业应从安全管理制度设计、运维管理制度设计、生产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实施,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管理工作科学开展。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设计中,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从既有人员现状、电气设备现状管理架构现状、环境现状、相关安全生产计划方面,调研基础设计数据,设计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通过招聘、邀请厂方人员培训、实施试岗测试作业、优化班组作业方式,提升人员专业水平,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稳定运行。
3.3加强设备巡查管理
该工作主要是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要严格穿戴,比如巡查变电站高压设备的时候一定要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第二,对于季节性的风险类型加大巡查力度,比如夏天雷雨天气,要对开关机构的加热器进行着重检查,与此同时做好保温工作。第三,严格按照巡查条例来开展巡查工作,制定相应的路线和巡视项目,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3.4加强变电运行前的管理和检查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电量运输量的提高,变电运行前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变电运行前的管理和检查,使电力事业的发展在规范化的过程中得以安全运行。如成立监管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安全制度,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排查与检修,并做好变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登记、故障信息记录等。
3.5落实软件、硬件运行维护及更新
落实软件、硬件的运行维护及更新,对于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变电站应基于软件厂方的更新升级,定期删除软件冗余文件,规范软件设置维护程序,确保控制软件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更新耗损配件,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减缓因设备老化、损耗而产生的电力安全事故。
结语
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是基于智能化设备,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标准化特点,且其管理模式有高度功能集成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和人员工作模式化特征,可以保证变电工作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在保证智能化变电站迅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借助智能化变电站,并不断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明忠,胡翔,姜振超,等.基于DDRTS的智能变电站全景实时仿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10):205-209.
[2]李清,吴奇,余妍,等.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8):246-247.
[3]孔令周,郭帅,葛彦昭.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J].技术与市场,2019,26(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