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遗传专题二轮复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唐宁梅
[导读]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广西横县中学   唐宁梅 530300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特色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与以往考试大纲相比,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一、全新的评价理念。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二、独立的学科化操作,建立新的单科评价体系。三、标准化测量。明确界定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和测量标准。
        遗传题近几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考查方式发生比较大的转变,主要考查的学科素养着重突出体现在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的考查上,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是建构概念、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方式是高考生物的重点考查内容,这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根据题干信息发现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遗传题侧重于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的考查方式,把考查重点放在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上,改变了以遗传概率计算为重点的考查思路,这要求教师教学中重视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讲授,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遗传一轮复习结束时学生的状况分析
        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课本中的每个考点 ,帮助学生过好教材关,为学生接下来的二轮专题及三轮复习打下-个牢固的基础。 为了了解同学们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对遗传专题的四大常考题型的掌握情况,我们遗传专题一轮复习之后常考题型掌握情况调查。调查显示
        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解答遗传选择题时不能很好地应用课本的知识及遗传图解来解题。
        (2)其中时间分配的问题占很大一部分,而少数同学因为对遗传题的恐惧直接放弃作答。少数同学因为对遗传题的恐惧直接放弃作答。
        (3)对遗传实验设计能想到遗传学的一些专有名词如自交、测交等,但是在书写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往往词不达意最后导致失分。
        (4)不能很好地应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遗传题的解题。
        三.遗传专题二轮复习策略
        1.立足基础,梳理概念,强化遗传概念的运用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把“基础性”放在首位,生物高考试题中基础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要求考生用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或进行推理、判断。(2)理解所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对必备知识、理解能力层级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基于基础性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由唐宁梅老师编制旨在梳理概念,强化遗传概念的运用的《遗传学的概念运用》的课件、教案、学案。
        《遗传学的概念运用》的策略是:先逐一回顾课本中的对应遗传学概念,回顾一个概念之后给予学生对应的练习对概念进行巩固。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性状分离、杂交、自交、测交等,还要对其外延应用进行讲解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巩固。



        对遗传学的概念突破,采取课本概念梳理——运用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或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教材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不同背景题型的问题——解题技法总结、指导。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关注概念内涵并对其延伸运用从而扎牢基础知识的篱笆墙。
        2.引导学生构建遗传专题知识网络,将课本越读越薄
        遗传题版块的复习内容多,知识点琐碎繁杂,教材概念的理解、假说演绎法的运用都比较生疏,对于遗传题的实验设计题的审题、文字表达相对薄弱。学生在二轮遗传专题复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遗传版块的概念、原理、遗传规律、各种探究、验证的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有助于他们除了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外,更能针对性的将考点与知识点、解题方法相结合。编织知识结构网络,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网络,建立起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能根据知识网络,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和解题方法,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构建遗传专题知识网络可使知识、方法更直观明了的呈现,有利于提高遗传专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构建遗传专题知识网络的总体思路一般为:点(单一概念)—线(线性关系)—面(知识结构)—体(学科体系),确定一个中心议题,以遗传学规律基本规律为思考主线,以教材中的基本观点为指导,联系题型背景,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维。
        根据遗传专题的复习内容及特点,我们主要采取的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有:图解法、归类分析法。 图解法:以图形或文字的形式,使复杂的过程流程化,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归类分析法:根据考点及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类。
        3.强化“假说-演绎法”在解遗传规律题中的运用,巩固解题基础
        “假说-演绎法”是遗传规律形成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遗传题的基础解题方法,课题组精心编制课件、学案,通过知识网络构建——经典呈现分析——解题思路构建——仿真演练巩固——真题检测等环节强化学生遗传题的解题基础。
        4.剖析遗传题四大常考题型,侧重解题策略分析,实现题型突破。
        通过对近十年各省的高考真题分析,尤其分析了近四年全国卷的12套试题的遗传题分析。发现遗传部分常考题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大题型:
        题型一: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运用
        题型二: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互推及概率计算
        题型三: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判断和实验验证
        题型四: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定和基因定位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不同的题型解题策略不相同,只有掌握解题策略才能在考试中高效准确地解答对应试题。我们通过:真题体验→解题步骤方法小结→巩固训练的二轮复习模式让学生总结体会答题策略。
        5.强化遗传实验答题策略及书写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中的“应用性”,在遗传学中体现在要求学生能利用遗传学理论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也就是在面对高考题中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能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遗传实验设计也是考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题型。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磨练,更需要二轮复习时的归纳总结强化训练。
        6.经典错题重做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强调了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而重做经典错题是反思性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为此,我们对学生一轮复习练习、月考、模拟考、周测、限时训练中的经典错题进行归类,并以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同时制作课件进行讲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