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尹伟力 王庚申 王雅丽 刘静瑶
[导读]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尹伟力  王庚申   王雅丽  刘静瑶
        130121198103291019        13012619900919151X
        130226197910160149        130106198912291525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开展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自然。水利水电工程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很多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怎样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同时,协调好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也是人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指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单一任务或多任务工程,包括水库、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输水工程等多种型式。通过修建挡水建筑物壅高水位保证引水,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调蓄天然径流,通过水库调度达到蓄滞洪水、削峰补枯、提高供水保证率,通过跨流域的引调水优化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同时利用水能发电。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产生比较严重的水污染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水资源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这是由于项目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没有对这些废水和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就会对自然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实际上,许多水利水电项目面临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污水排放系统,在进行污水排放时比较随意,一些施工人员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之中,这样就会导致河流的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如果水资源的质量缺乏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周边生态平衡也会面临破坏。
        2.2造成大气污染
        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时,需要应用多种类型的材料,在进行材料的装卸时,就可能会产生粉尘。此外,在挖掘山石和进行山体爆破等操作时,也会产生许多粉尘。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时,如果道路不够干净,存在许多泥泞,那么待到晴天之际,土壤就会不断干燥,车辆路过后就会产生扬沙。水泥和砂石等施工材料所产生的粉尘会在大风天气下不断扩散,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因素均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尤为不利的影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如果大量的粉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由于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规模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减少粉尘对空气质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3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建成水库后,水库中水面的热会不断增加,水中的自然植物就会因
热量的持续增加而受到不利影响。此外,水中的鱼类可能会因热量的增加而面临无法繁殖的情况。如果河水的水作不断降低,就意味着水中的污染物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散开,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河流正常的自我净化功能。如果在河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就可能会导致水生态环境无法得到真正的修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定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般规模都是比较大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定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预测工程施工会给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定制科学的环境保护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施工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环境影响预测都是根据环境实际情况来实施的,其环境调查一般包括:气候、水质、土壤以及水生物状况等,然后专业的技术人员在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分析,预测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保护措施,使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法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达到平衡,促进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机制更加稳定化、持续化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有效监督施工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定制过程中必须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注重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深入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才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环保意识,首先,在水利水电施工之前定制合理的设计方案,时刻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方案,提前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侧重细节,针对每个施工环节作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其次,在水利水电施工之前,对可能存在的动植物种类、栖息环境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平衡,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环保建材,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施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不同地区施工生态环境也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土壤以及水文等对施工手段进行调整,尽量保持原来的风貌。
        3.4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定制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水利水电工程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然后,在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工程生态调度工作,同时,确保河道充足的生态用水量,保证发电、灌溉、航运用水充足。另外,根据工程调度相关设计、报告要求定制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3.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调水工程,环境损失主要在水资源调出区,环境效益则体现在水资源调入区。通过建立完成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维护调出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通过生态补偿资金开展受损河段系统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恢复河道连通性、人工增殖放流等。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也可制定相关政策对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定期进行全面评估与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
        3.6加大科研力度开展专项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结论作为支撑。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河流生态流量的合理确定、河谷林草等涉水敏感目标的生态需水过程、鱼类繁殖期流量过程和水温条件的确定、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累积影响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开展专项研究,才能科学、准确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水利水电工程在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水利水电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其可持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93.
        [2]赵荧.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134-135.
        [3]刘春晓.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