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雅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新课程理念强调不断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功能,积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入手,系统阐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对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创造思维是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之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国际上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技术、人力支持。国家越来越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积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的培养靠创新,创新思维作为创新性活动的根源,对创新性活动的开展起到引领作用。
(二)创造思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备素质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功能做出更高要求,这同样意味着创新思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备素养。小学阶段是知识储备、个人性格形成的萌芽阶段,是个人综合素质养成的初始时期,对人生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激发其对整个世界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面对未知的世界。同时,国家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通过兴趣爱好发展技能特长,更好的为己所用,为国家社会所用提供支撑。创新思维已逐步成为当代小学阶段学生的必备素质。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学开展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义务阶段学生的上课模式主要为教师教课、学生学习,在该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吸收地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值得商榷,且无法发挥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育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板书、PPT、视频等形式讲授知识点,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一步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在这种被动式教学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相对弱化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仅仅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教师观念缺乏创新
我国义务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动手能力。语文教学作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点学科教育,在每一个义务教育院校都占据重要教育地位,是教育学者始终关注的焦点。现阶段,部分义务教育院校的语文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对创新思维教学存在观念偏差,常常认为语文课堂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创新思维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认知天赋,身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仅仅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在课上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使其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是这些教师的通常做法。
在这种观念下,学生对语文知识与创新思维之间的重要关系上缺乏认知,产生“语文课与创新思维无关”的错误思想,致使语文课的创造价值无法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满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创新思维学习的针对主体同样是学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观念产生偏差,对创新思维的认知更时模糊不清了。再加上部分学校在对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常常将语文课设置为每天三节的频率,使学生产生语文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导致其在创新思维方面缺乏认知,在该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在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优势,能更好的理解教师教学想法,也对教师开展创新思维教学具有较好的帮助。
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课程对于教材的选用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认知,为其创新思维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发掘其在内容编排方面的合理性及其添加的创造性要素,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对创造新思维的认知,开展更具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山水诗歌讲解时,可以从学生之前参加的集体登山活动为出发点展开,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语文建立联系,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激发其对知识点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优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你画我猜》活动,引导学生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进行自由创作。这样不仅实现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同样了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有助于促使其独立思考、积极学习,从而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期,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常常存在偏差,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期待,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自然之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知识”竞赛,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领悟大自然的神秘魅力,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向往,进而组织开展关于自然风景的创造性绘画。竞赛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都有很大帮助。同时,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与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及社会进步起关键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努力解决现阶段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可视化问题,不断创新语文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竞争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32.
[2]熊翌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59.
[3]周克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