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丹1 廖秦2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231200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高职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此,文章结合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在教育合作背景下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
引言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是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发展,符合当下供给侧改革的各要素有效配置的要求,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层次,更好的保障校企双方长期稳定合作。
一、总体目标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教育领域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校企实践教育基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是促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是改革职业培训模式、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及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为了满足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正积极与企业合作,积极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发现许多企业由于业务繁忙,加之对在校高职学生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缺乏实践场地等因素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够出众
首先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有关专业内部的课程设置也很难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脱离实际需求的课程后很难第一时间有能力应对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其次由于高职院校一些专业内部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对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够重视,尽管一些高职院校也加强了理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院校内相关课程的实践场地、实践设备和实践师资力量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化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不以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入手,没有从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未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让很多院校的学生不仅不能够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还不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也较弱。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只能够提供1-3年的工作岗位技能所需,却无法给予高职院校学生较长的职业后备发展力量,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2-3年后获得职位晋升的机会概率较小,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都只能停留在原先的岗位来从事一些基础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作,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工作方法或自身技术的创新创造能力,在与本科生及更高学历的学生竞争过程中逐渐落于下风。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
(一)建设内容
1.硬件环境建设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本专业在校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实训要求。由我院与企业分别建设实训室,分别满足企业资深教师来我院指导实践和我院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学习的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
在“双师型”队伍存在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质量、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培训队伍。按照“指导教师职业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建设理念和学校与企业“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运行模式,逐步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了一个由教师组成的高级指导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创新、实用的技术骨干教师。通过企业派遣具备资深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基地兼职,组建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
采取教师自行开发制作与收集整理企业典型案例资源等方式进行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互动平台,将企业优质资源加以整合形成资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享给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以典型案例为实训任务,切实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尽早对高职类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类院校学生学制为两年或三年,刨除就业以及实习期,在校上课时间为两年到两年半左右,很多学生对未来还没有规划,不知道未来自己想要做什么,为此,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以单纯讲授课程为方式,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谈心谈话、请就业发展较好的学长作演讲,以及安排学生制作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手册等,这样以便到就业期时有自己的目标。
(三)加快优秀学生资源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色,打造特色专业,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学校声誉,拓宽生源渠道,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此外,高职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进行课程建设、职业规划等活动,已保证学生利益诉求的实现。
(四)校园氛围文化的主动融入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除了提升自身的学习品质,还能使学生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调动学生在校园里的积极性,由此可以产生荣誉感以及参与感。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加效果,例如,可以举办健康积极的比赛来达成目的,并且在赛后增加一项富有人文意味的授帽仪式,还可以通过举办其它有人文意义的学术讲座,可以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知识也可以很有趣味,由此自发的参与其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需要由学校来进行调动,配合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不再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由此锻炼出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扩展其他可能性。利用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一次质的提高,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的安排。
结束语
近年经过高职院校不懈的努力,院校学生就业率逐年攀升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仍然存在专业技能不够出众、职业素养不够高和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运用校企合作模式,补足学生就业短板提高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项目名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编号:2018sjjd086 省级
参考文献
[1]赵桂茹.深化校企融合提升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J].高教学刊,2019(25):37-38+41.
[2]宋玉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体动力原因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45-47.
[3]赫惠新.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164-165.
[4]高瑞佳.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刍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30-231.
[5]朱传福.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6):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