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诗新唱”实践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刘玲
[导读]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音乐属于重要学科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单的对“古诗新唱”进行了相关概述,明确其具有独特的优势。重点从多“维度”,突显诗词之“美和寻“细节”,捕捉诗词之“妙”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诗新唱”实践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如探索旋律“do re mi”,奏响“妙”、通过节奏、力度发现美等,以期为“古诗新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福建省闽清县城关小学     刘玲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音乐属于重要学科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单的对“古诗新唱”进行了相关概述,明确其具有独特的优势。重点从多“维度”,突显诗词之“美和寻“细节”,捕捉诗词之“妙”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诗新唱”实践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如探索旋律“do re mi”,奏响“妙”、通过节奏、力度发现美等,以期为“古诗新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早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新唱;旋律;节奏;诗词美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尤其是音乐教育领域获得了长足进步。在音乐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不仅提高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关注度,而且还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倡导对古诗新唱方法的运用在该背景下,实现诗化音乐、乐化诗歌显得尤为重要,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为此,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诗新唱”实践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值得深思。
          一、“古诗新唱”的相关概述
        “古诗新唱”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针对于会对于古诗词进行新唱,此处的“新”是音乐形式的新,其是现代较为流行的,以新的方式展现古诗词,即在人群中传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新唱”是受学生欢迎的,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古诗韵律吟唱,结合相应的韵脚,借助吟唱路径将古诗词完美的呈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将诗化为音乐,将音乐化为诗歌,既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又可丰富小学音乐教学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是相适应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诗新唱”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一)多“维度”,突显诗词之“美”
           音乐和诗具有密切的联系,其原本为一体,并且都具备独特的美,为古诗新唱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强化“古诗新唱”教学效果,应该注重诗词美的挖掘,积极拓展音乐教学,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其一,通过节奏发现美。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教学属于重中之重,其是音乐骨架,也是学好音乐的重要基础。在节奏音符中,休止符是最重要的一种,其具有独特的功能,即可让音乐停顿下来,并实可现情绪发展变化的表达。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从节奏音符入手,进行“古诗新唱”教学,探寻诗词中与众不同的“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其审美情趣。例如,音乐节奏休止符“0”,就在音乐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休止了音乐;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情绪的变化,深化学生音乐学习体验。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咏鹅》,进行“古诗新唱”,实现诗化音乐,乐化诗歌。


黄国群曲改编的《咏鹅》为四分休止符,“鹅鹅鹅”是该歌曲的重点,小小的休止符“0”,起到了停顿作用,同时也突显了“向天歌”的声响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中的四分休止符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会聆听的同时,深入体会该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指引其从中挖掘诗词之美,感受鹅的活泼可爱,体会其嬉戏时的愉悦感,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还可培养其音乐素养。
          其二,通过速度表现“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速度主要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其关系着听觉感受,也影响音乐的整体表现效果。在“古诗新唱”教学中,需要促使学生对音乐中的快慢进行准确的把握,并注重旋律速度的变化,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在学习《春晓》时,要想将诗词中的美的呈现出来,需要对其演唱和聆听版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旋律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从歌词来看,二者也是相同的;从速度来看,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给受众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在音乐学习中,速度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其可为歌曲注入生机与活力,展现歌曲别致的美为此,在《春晓》教学时,应以速度的变化为着手点,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其感受不同速度的歌曲,加强其对音乐速度掌握的重视度,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二)寻“细节”,捕捉诗词之“妙”
           其一, 旋律“do re mi”,奏响“妙”。旋律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影响整个歌曲的基调,而且还关系着情绪的表达。在教学中,音乐旋律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从熟悉旋律出发进行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可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和优化,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游子吟》时,针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段,其虽然歌词相同,但是旋律是不同的,一个旋律走向为下行,另一个旋律走向为上行,旋律不同所表达的情绪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学习该部分时,需要带领学生重点分析这两个旋律,下行旋律,主要是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想念之情,而上行旋律是在上行旋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孩子思念堆积的爆发,期盼早日能够在一起。此处细节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是歌曲情绪表达的重要路径。
          其二,调式“123456”,编织“妙”。五声调式作曲是较为常见的,很多民族歌曲都采用了该方式。为此,在“诗化乐”与“乐化诗”中,也可以从简单的五音变化入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花非花》这一课时,就可让学生对五声调式进行了解。如,研究6(Ⅵ)级音处的较弱的力度,明确其用意为情绪蓄力。通过学习五声调式的韵律,不仅能够为古诗新唱的实现奠定基础,促进其感受言语间的绝妙,而且也有助于强化学生音乐技能。
          结束语:总而言之,古诗新唱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对以往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将诗与音乐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其人文素养,并加强学生感受美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骥.“诗化乐”与“乐化诗”——当代声乐课堂教学中“古诗新唱”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2019(29):167.
刘玲课题: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市级课题《小学音乐课堂“古诗新唱”教学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FZ2020GH111)(??课题阶段研究总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