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邹汉慧
[导读] 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其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西安市实验小学    邹汉慧   710005

摘要: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其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群文阅读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笔者分析了其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如下。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养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所谓群文阅读,主要包括了这几种形式:单篇课文阅读、多篇课文组合阅读;整本书阅读,所以其也属于阅读的“组合拳”。在上课时,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一种类型的课文集中展现于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对课文写作方法、课文结构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异同点。这就是群文阅读,其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二、群文阅读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不同角度观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提倡多角度观察,其要求学生将不同的课文或者文章进行对比观察,从中掌握写作技巧,累积更多的语言和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这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要求。比如在学习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集中其他同类型课文(《开国大典》、《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中描写爱国主义精神或者场景的部分,开展整合性阅读。让学生阅读并观察其中所描述的画面与氛围,多角度思考找出这些文章的异同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历史情景视频图片查找任务,让学生进行观看而且进一步感知课文中所描绘的庄严的爱国情怀、爱国气氛[2]。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学生的感知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二)采用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也可充分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举个例子,在学习课文《卜算子·咏梅》时,作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描述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以及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教师可先将相关的绘画作品引入课文课堂,通过画面来展现梅花的风姿。然后再引入陆游的《咏梅》,将这两首诗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反其意而用之。询问学生:“如果说《卜算子·咏梅》体现了梅花高洁、积极向上的品质那么陆游的《咏梅》是否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说出理由。”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向的思考,激发了自身的思维潜能,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
        (三)集合同类课文,打开学生的思路
        群文阅读也非常注重课文之间的联系性,小学语文中有很多课文都具有相似性,比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纪昌学射》、《曹冲称象》等等。从题目方面来分析,其都属于“某人做某事”的类型。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能展现出课文的鲜明特点,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让学生阅读这几篇课文,并回答文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总结出《司马光砸缸》的思路是使劲砸,《孔融让梨》的思路是语言,《纪昌学射》的思路是采用成功秘诀,《曹操冲象》的思路是比对方案。将这些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了解这些课文的开展都有一条共同的思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规律,学到了写作这些课文的技能,将来能更好的运用到写作中。
        (四)拓展性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内涵
        拓展性阅读指的是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多篇的文章,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掌握课文的内涵。比如在学习课文《火烧云》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作者的其他文章,比如《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的节选。其中《呼兰河传》中有这样一段:“天空是灰色的,……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其中展现了富有乡土气息的小镇清晨,给予人一丝温暖感。而在《小城三月》中有这样一段:“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教师通过这几篇文章,结合课文《火烧云》中的片段:“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促使学生对其中描述的景色进行比较和感受,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冬景、春景、天空彩霞的写作有了一定的把握,同时在写作时能用到比喻、拟人等不同的写作手法[3]。
       (五)突出主体地位,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也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改变过去教学模式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衔接起来。比如在学习课文《猴王出世》之后,学生们了解了“石猴”的勇敢和无畏,更加喜欢这个角色了。教师可告诉学生:“每个角色或者人物,都有独特鲜明的性格,和他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再让学生阅读儿童版的《西游记》,或者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而且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我最欣赏的人物角色”、“三国、水浒、西游记的知识竞赛”、“阅读知识辩论赛”等等。从而发挥出群文阅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阅读积极性。
        三、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积极的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克服“单篇精讲精读”带来的弊端。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促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贺秀津.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53.
[2]李晓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91):38-39.
[3]巩盼迪.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必要性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0,(31):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