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改理论走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农辉
[导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论的全面落实,以前通过单一教学模式组织课堂的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以符合学生心理、知识水平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化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围绕着在新课改理论的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农辉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第二小学  532202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论的全面落实,以前通过单一教学模式组织课堂的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以符合学生心理、知识水平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化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围绕着在新课改理论的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99-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受从前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数学学习无趣,而且内容抽象,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其学习成效自然不强。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结合新思想实现全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激发,促使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探索,降低对数学课程的抵触感,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增强数学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
        在科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中,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力,对教学质量产生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直观的特征,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领悟。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在感官上刺激学生,帮助学生迅速的实现思维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先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尝试将圆转变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进而开展面积的推导。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与操作,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圆16等分、32等分……以及无限等分的动画为学生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操作以及感官体会的双重作用下,深入理解转化思想,也正确认识到圆可以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的推导,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此部分数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教学资源,以更为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使学生将知识内容内化,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小组合作
        在新时期,强调引领学生合作、探究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教学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为学生讲解,学生主动性不高,也无法形成深入思考。


而以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探析,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充分的表达,也通过他人的思考形成更深层次的分析,产生更富有新意的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探究中,教师要落实新课改这一思想,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探析,提升合作、探究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由的在长方形上创造1/2,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折法。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明明折法是不同的,却都为1/2,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活动,探究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组织学生学习,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想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成长为合作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而且,在新课改下强调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针对此情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联系生活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领其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如,在《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元素,使学生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意识,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学生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并为学生提供相应活动素材。如,铅笔1元/根、笔记本10元/本等。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购物活动,一名组员担任售货人员,其他学生则扮演顾客,开展交易活动。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购物的相应生活经验,可以促使学生调动相应经验保持热情的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将知识全面理解,也增强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可要求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文具店等地点亲自体会一次购物,将挑选物品、付款等真实的感受,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今后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
        结束语
        新课改理念的落实对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着积极影响,可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在开展对小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喜好、知识水平等全面分析,为学生拓展教学资源,以更丰富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采取合适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减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难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引领学生在深入探析中获得能力增长,成功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洪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关系及策略[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11).
[2]王瑛.浅谈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意的十个问题[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3]张霞.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