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 蔡丽桃
摘要:在大自然陪伴下成长的孩童,才能缓解自然缺失综合症的影响,感受生命的美好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校“红绿相间”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生长需要,以科学课堂和亲子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观察体验零距离地亲近自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自然做生命笔记,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关键词:STEAM理念 科学课程 自然笔记 校本课程
一、自然缺失综合症及自然笔记的概述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孩子整日沉浸在电子产品与网络世界中,与自然逐渐疏离,越来越暴躁、性格孤僻、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状越发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自然缺失综合症”。《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的理查德实心·洛夫认为:人与自然的危机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了,一个从小就对自然和生命失去兴趣和敏感的儿童,长大后根本还会去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及自然体验活动丰富,涉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但在一般情况下,在科学课程中,学生一般只会进行测量、拍照,将数据记录下来等,记得快,忘得也快,缺少用图文并茂的描绘方式,也就缺少了仔细观察生命,无法与自然建立心灵上的互通。
自然笔记是美国著名学者克莱尔·沃科·莱斯利在《大自然笔记》一书中首先运用,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素描速写自然、彩色手绘和石头彩绘等方式,或者综合运用来记录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会,对于提升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十分有效。
二、自然笔记科学素养
(一)“自然笔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开心农场里的萝卜、玉米、南瓜等陪伴下,孩童们用心得观察,认识了更多的果瓜蔬菜:知道了萝卜的根只有一根是主根,剩下的是侧根,玉米是雌雄同株但异花,油菜花的雌蕊是4长2短的,龙船花的花序是聚伞形花序,经常会发出赞叹:呀,原来茄子的萼片是连在一起的,爬山虎的叶子有的是复叶,有点的是单叶,嫩的小卷须是绿色的,成熟是朱红的。在自然笔记课程中他们观察到了许多平时因为缺乏仔细观察而忽略的“小秘密”、“小细节”,感受到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也对大自然多了一些亲近。在潜移默化中,也更加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了。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也逐渐被同学们所认同和用行动去保护它们。
(二)“自然笔记”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喜鹊、麻雀、白鹡鸰等鸟儿,时而在校园的红色乐园草地上轻轻漫步,时而在荔枝园的荔枝枝丫上引吭高歌。同学们通过先通过单筒望远镜观察,再学会用双筒望远镜自己观察,把粗略的鸟儿轮廓描画在纸上,然后再比较细致地描绘和涂色。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校园下,学生惊喜地发现了:开心农场里有很多小蝌蚪,并见证了小蝌蚪的变态发育;喜鹊翅膀上的颜色并不是黑色的,在阳光下是闪闪的蓝色;像棉花似的衣蛾幼虫;亲历了玉斑凤蝶的蜕变等。老师带着学生孵化小鸡,养殖小鸡,让小鸡陪同孩子们成长,同时笔画记录下小鸡的成长笔记和惊喜的心路历程,甚至拍摄微电影,微视频等来记录。
周末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足迹不仅遍布珠海市的大小公园里:海滨公园、野狸岛、担杆岛--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也到达了江门银湖湾湿地公园.学生不仅仔细观察到一只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还被一群群海鸟从头上飞过的场面所震撼。不但记录了珠海的留鸟:小白鹭、鹊鸲、白鹡鸰、家燕,也参与调查了全球濒危的黑脸琵鹭数量。学生看到这些可爱的鸟儿与天空融为苍茫的一色,欢喜的心,也随之慢慢的润开,乘着翅膀飘向远方。亲子观察模仿,观察制作的鸟巢,将爱鸟护鸟的意识达到了高潮。学生的珍爱动物的感情,也在每一次自然笔记活动中越发深刻。学生会不禁反思:若干年后,湿地还会“湿”吗?黑脸琵鹭还会在?蜻蜓还有清澈的小溪“点水”?
三 自然笔记活动评价、总结和反思
活动的最后或者下一次活动的开始,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表扬,点评,学校每周会在公众号里刊登出一期优秀的自然笔记作品,后期还将它们汇编成册,起到宣传的作用,促进更多家长、社区的民众都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中。以下是部分作品展示:
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观察淇澳岛红树林里的生物,虽然在同一个地点,都对细节观察非常细致到位,但是不同的作者观察的对象不同。图1的作者比较喜欢植物,观察到了阔苞菊、假胎生的秋茄,有毒的海芒果等,图2的作者不仅观察到特色的:“红树”,还观察到躲藏在洞穴里的招潮蟹、飞翔在空中的黄蜻蜓。在作者的细腻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到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我们自然笔记活动的初衷:发现、探索及保护自然之美。
.png)
图3和图4 虽然是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作者仍旧初心不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细腻的观察,和查找相关资料,将自己对植物的感情倾注到一笔一画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完全融入到自然中,这也是自然笔记的魅力,同时唤起欣赏之人一起保护生命的意识。
“自然笔记”绘制活动已经开展两年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创造学生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超强的好奇和探索。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册上,记录着他们跟自然成长的慢时光。不同主题,不同观察对象,引发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发现发自然的美,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的和谐相处,极大地提升了科学素养,会从行动上去践行“爱自然”的理念。
参考文献 :
[1] 严晶晶.“自然笔记”青少年生态实践创新活动初探. 生物学教学,2013,38(9)
[2] 钟廷,赵冉冉,王钰钦,张文华.生物学科技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 自然笔记 ”.中学生物学,2014,30 ⑷ .
[3] 陈红波.“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 的设计与开发—基于上海市虹桥中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4] 刘玲玲;黄京;以自然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武汉六中“自然笔记”生态实践创新活动初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