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万渝钦
[导读] 想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使其发展应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水平。

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万渝钦

摘要:想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使其发展应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分析其中的理论精髓寻求最佳教学方式,营造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在教学中,及时弥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足,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技能教学和知识教学并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操作题完成的很好,有着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是平时忽视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利用知识,在测试与考核中,理论题失分比较多。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方式,理论则是学生技能发展的先导。教师应明确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技能和知识教学并重。
        第一,仔细阅读教材,梳理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是发展操作技能的前提。第二,加强基本操作训练。结合课程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基本操作,提升操作熟练度。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巩固相关基本技能,同时加深对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采用多元化训练方式,及时更新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入一题多解的题目类型,促进学生的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能发挥触类旁通的效果。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往往是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及时更新和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关于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第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给予审题指导。在操作的时候,学生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被设置的对象、打开操作对象的路径”等要求。总之,要让学生从思想层面重视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2思想教育和动机培养并重
        第一,实施思想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需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传播信息、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过程中,不能侵犯或者危害别人的合法权益,要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还要保证他们动机的正当性。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属于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各行各业的人对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是否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需求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根本动机,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强有力因素。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只有在考试临近的时候才有较强动机,因此平时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发现影响学习动机的积极因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基于对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的喜爱上。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加入网页浏览、信息搜集的技术教学,加入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安排程序设计和网页制作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思想层面转化学习态度[1]。
        3在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新课改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有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尽可能让理论知识教学精简高效,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同时学习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在知识讲解后,安排学生进行训练,主要有上机操作题和理论知识题。比如,讲解表格数据处理知识后,要求学生使用Excel表格统计班级月考的成绩,使用表格制作个人名片或者日程表。通过这样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发展操作能力。在讲解“internet技术”知识后,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从老师的角度讲解相关内容,使其更加主动地思考知识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讲解过程中,他们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2]。
        利用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许诺。教师结合教学主题制定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围绕任务要求来探索新知识。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知识后,教师首先展示PPT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软件操作界面功能,展示具体的动画制作流程。接着为学生布置“夜晚流星”的PPT制作任务。学生使用PPT绘制星星,并且安排好每一帧的画面。在制作时进行小组比拼,比一比谁制作PPT动画又快又好。教师尽可能缩短自己的讲解实践,让学生获得自由发挥的机会[3]。
        结论:信息技术教学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大胆地、创造性地应用科学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通过持续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书霞.如何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19.
[2]徐会,梁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0,22(18):181-182.
[3]梁菲,徐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22(18):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