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解刚
江苏省宜兴市湖父镇水利站 江苏宜兴 214223
摘要:精细化与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实施模式目前已经得到各个地区重视,工程管理部门对于精细化以及现代化的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如果能科学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实践过程,则可以保证实现水利工程的最大化综合建设效益,杜绝水利工程建设行为引发的区域生态污染风险。在此前提下,工程管理部门应当确保按照精细化与现代化路径来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促进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效益的提升优化目标得到实现。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建设路径
当前时期的水利建设项目范围与规模表现为扩大化的情形,因此决定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难度将会明显增加。近些年以来,精细化管理的举措正在融入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各个基础建设环节,因此展现了精细化管理思路模式合理运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实践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工程监管部门以及工程施工负责人员都应当做到准确认识精细化工程管理的核心内涵要点,密切结合水利工程的总体运行状况以及工程功能性质来完善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实施路径。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实例
湖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区域内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文脉久远厚重,经济富裕繁荣,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情况下,当地监管部门侧重于水生态管护,主要内容包括整治影响水生态的违法建设、养殖场,清理各类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纳管污水,抓好日常巡查管护,将优美整洁的乡村环境保持下去,争取再添新美景。
在此目标下,湖?镇2017年8月10日签约的宜兴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依山临水,茶田、竹林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总规划用地约6100亩,预计总投资80亿元。产业园将深度融合宜兴独有的文化内涵与传统,致力建设成为国家田园小镇的示范案例。湖镇打造特有的深氧界旅游品牌,以一镇四村一区的度假旅游格局为目标,形成集休闲、度假、健身、茶道、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小镇倡导健康、快乐的旅游文化体验。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水利工程的精细化建设以及工程现代化管理体系必须要完整包含水利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竣工以及工程运行维护的各个重要环节,确保上述的管理体系框架能够包含工程安全性、工程经济效益、工程生态效益等管理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工程管理部门对于水利施工建设过程必须要给予充分的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杜绝水利建设中的工程安全运行隐患[1]。水利工程的精细化与现代化建设管理体系应当依靠无线传感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手段用于提供支撑,按照分期实施以及全面规划的总体实施思路推进。
水利建筑项目本身具有比较庞大的工程建筑体积以及比较繁琐的工程运行维护流程,因此决定了工程维护管理部门必须要科学分配工程运行维护资源,运用合理分配工程维护资源的手段来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监管的最佳经济效益,杜绝工程运行资源遭到浪费的现象。调蓄水源以及循环利用水源构成了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功能,工程管理部门对于水利工程资源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节约利用,旨在促进水利项目建筑物的基本安全性能得到完整的实现,合理节约水利建设资源。具体对于水利建筑物在实施全面的工程建筑改造前提下,调蓄水资源的工程基本性能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完善水利工程的精细化建设与现代化管理保障机制
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建设领域而言,工程管理保障机制必须要包含物质资源保障、人力管理保障、机制保障等关键的组成要素。水利工程本身具有建设施工规模较大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难度较高的特征,在此种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最佳施工建设效益实现必须依靠完整的工程建设保障机制[2]。
具体针对水利工程的前期建设规划环节而言,工程规划设计部门应当善于结合BIM工程动态管理软件平台来展现水利工程的立体化施工建设图景,增强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直观视觉印象[3]。当前时期的水利工程项目由于具备BIM的工程可视化专业管理手段作为保障,因此达到了水利工程前期设计与规划成本全面降低的目标,有助于工程规划误差的彻底杜绝。
(二)依靠信息化平台来监测水利工程的实时运行状况
现阶段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都具有较大的工程体积特征,水利建筑物的内部整体结构也具有多层次的复杂性。工程管理人员对于体积庞大以及建筑构成复杂的水利建筑物如果运用人工实施工程运行监测的手段,那么将会遗漏水利工程运行中的实时性数据与信息,不利于工程良好生态效益的维护与保持。并且,依靠人工手段来监测水利建筑物运行状况的做法还会导致水利工程监测环节的较高成本资源投入,不利于水利工程领域的管理成本资源节约。由此可见,人工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监管的传统模式与思路必须要得到完善与转变。
例如对于大型泄洪隧洞的水利建筑项目在全面监管与控制的前提下,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结合工程信息化监测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来判断泄洪隧洞的安全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存在安全运行隐患的泄洪隧洞建筑结构必须要及时进行修缮,延长水利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寿命,充分保证水利建筑物的基本泄洪与防洪功能得到整体的优化改进[4]。
(三)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效益
在某些情况下,工程建设监管部门没有充分关注于工程环保效益的实现,那么将会造成水利建设项目存在生态污染的潜在不良后果,从而给水利项目的最佳生态效益实现过程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水利工程监管部门务必要深刻认识水利工程生态效益在整个工程建设实践环节中的重要地位,依靠专门生态监测平台来控制工程生态污染,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引发的区域生态污染能够得到提前的预防,避免水利工程产生非常显著的生态破坏后果。
在目前的现状下,水利工程监管人员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已经能够完整融入到水利施工实践领域,展示了无线传感监测手段运用于控制水利工程生态污染的必要性。工程监管部门在无线传感监测手段的重要支撑下,对于水利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种类型生态污染因素都能做到准确进行判断与识别,有效保证了水利工程达到预期的良好工程生态效益,依靠远程监控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控技术手段来避免工程施工引发原始生态破坏的安全风险,提升水利工程安全价值。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以判断出,精细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宗旨目标如果要得到完整的展现,那么必须要充分依靠工程安全监管手段作为保障支撑。在目前的情况下,工程管理部门针对水利建设项目已经能够致力于严格施行工程安全管控,展示出水利工程安全维护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祺.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22):160-161.
[2]陶楠,张秋敏.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管理——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11):145.
[3]潘鑫.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0,26(10):108-112.
[4]杨风梅.试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路径[J].居舍,2019(2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