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妇幼保健院 产科 , 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感染状态同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20年5月内疑似乙肝病毒携带产妇116例,其中,对其血清、乳汁及唾液采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待新生儿出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部分孕妇实行HBN-DNA检测。结果:116例HBsAg阳性孕妇中,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为7.76%(9/116),经相关检验四种感染方式并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组间乳汁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唾液阳性率四组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母体HBV-DNA>105分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母体HBV-DNA<105,P<0.05。结论:存在乙肝大三阳孕妇或是体内带有HBV-DNA的影响新生儿宫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时予以阻断。
【关键词】:乙肝病毒(HBV);胎儿宫内感染;母婴传播
前言
乙型肝炎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传染疾病,是临床治疗关注的重点。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传播的只要途径之一,也是婴幼儿HBV感染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30%的HBV孕妇携带者在围产期将病毒传染给婴儿[1]。当前,HBV宫内感染机制尚未明确,婴幼儿一旦被感染极易产生免疫耐受性。现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乙肝疫苗、免疫蛋白的应用,极大降低宫内传播和生产传播,然仍有部分婴儿被感染[2]。因而,本文重点探究HBV携带孕妇感染状态同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叙述如下: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筛选我院116例HBV携带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时间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所有产妇年龄范围在21~45岁,平均(33±9.91)岁;孕程36~41周。依据乙肝检测,分为四组,即1组HBsAg、HBeAg、HBcAg阳性;2组HBsAg、HBeAb、HBcAb阳性;3组HBsAg、HBcAb阳性;4组HBsAg和HBeAg阳性。并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乳汁及唾液进行检测,且婴儿出生后1d进行相关检测。比较产妇资料,P>0.05。
1.2方法
取产妇分娩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各6ml,待产妇产后的1~2d内取漱口后的唾液4ml,初乳3ml,进行离心处理,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简称FLISA)及化学发光免疫法对HBsAg、HBeAg、HBcAg、HBcAb、HBsAb,并用DA7600实施荧光定量PCR仪器进行HBV-DNA载量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HBsAg阳性孕产妇宫内感染、乳汁和唾液的HBsAg检出率,同时分析新生儿宫内感染和母体血中HBV-DNA载量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分析HBsAg阳性孕妇宫内感染情况
由下表1所示,116例HBsAg阳性孕妇中,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为7.76%(9/116),经相关检验四种感染方式并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 分析产妇乳汁与唾液中的HBsAg检出率
由下表2所示,四组组间乳汁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唾液阳性率四组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png)
2.3 分析新生儿宫内感染和母体血中HBV-DNA载量关系
由下表3所示,母体HBV-DNA>105分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母体HBV-DNA<105,P<0.05。
.png)
3 讨论
乙肝病毒作为非致细胞病变的DNA病毒,临床多样性则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3]。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HBV能够直接破坏胎盘屏障,造成宫内感染,引发绒毛膜血管病变,继而直接导致母婴垂直传播。HBV宫内感染多指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或是HBV-DNA阳性[4]。
HBV-DNA属于HBV的一个基因组成和复制模式,是反映有无传染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传染性强弱、治疗有效与否的一个直接生物型指标[5]。母乳喂养则是现今常见且提倡的一种喂养方式,母乳内富含婴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效提高婴儿免疫能力和减少过敏体质。为此,加强预防感染疾病发生有利于减少子宫复旧、阴道出血、乳腺癌的发生等。但对乙肝患者而言,其血液、唾液甚至是乳汁内会存在HBV,而不同HBV感染模式产妇的唾液均会携带HBV病毒[6]。
研究结果得出——116例HBsAg阳性孕妇中,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为7.76%(9/116),经相关检验四种感染方式并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组间乳汁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唾液阳性率四组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母体HBV-DNA>105分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母体HBV-DNA<105,P<0.05。
总之,肝大三阳孕妇或是体内带有HBV-DNA的影响新生儿宫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而怀孕前期应及时进行乙肝定量检查,尽早杜绝。
参考文献:
[1]付成娟, 刘青, 刘刚,等. 产妇宫内感染相关炎症因子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 13(09):48-50.
[2]董丽滨, 马莉, 李华,等.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6(28):27-28.
[3]陈红波, 赵春梅, 贾春美,等. 孕产妇感染与CRP和IL-6及产前阴道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06):925-928.
[4]王菲菲, 马小星.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产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 10(10):78-80.
[5]王璐, 代晶芳, 张国梅. HBV高病毒载量孕妇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04):586-589,597.
[6]李容, 张杭, 黄玺钥,等. HBsAg阳性孕产妇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关联性分析[J]. 肝脏, 2019, 24(0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