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伟
汕头市潮南区东山中学
摘要: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大命题。而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材料解析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大阵地之一。那么当前在高考考察中是如何去考察学生该项能力的?面对高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如何开展?这个探讨将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历史材料解析题 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策略
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大命题。而史料是作为历史研究唯一依据,在历史教学中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论从史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材料解析能力培养自然会成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大阵地之一。
“当前历史材料解析题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历史材料解析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1]高中历史与初中、小学历史的课程要求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小学是以故事为主的历史常识,初中是以通史为主的历史发展概貌,而高中则是以专题史为主的局部深入。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既是新课改下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也是高考能力考察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对其相关的培养策略的探究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历史材料解析题可以分为封闭性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材料解析题。由于封闭性材料解析题有统一的参考答案,衡量标准较为统一,也便于老师批改,所以在历史试卷中分数占比都会较高。在目前的高考卷中,此类材料解析题主要是通过向考生提供一则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进行提取、加工材料信息,以支持某种观点或者逻辑论证。这种题型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材料营造新的问题情景,这个新情景与课本知识材料一般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然后进行设问,提示解题的对象、范围和要求,最后教师依据参考答案和评分规则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赋分。在这里边,材料是主体,是问题设计以及答案组织的信息支撑。从材料的表现形式上看,以文字材料为主,有时也会以图表形式呈现,但是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题中极少出现。从各材料的关系上看,几则材料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反映事实的本质,有时层次性强,纵向步步推进,有时并列性强,横向一一对比。从问题主题设置方面上看,几个小问题会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展开,展开方向既有纵向的古今演变,也有横向的中外对比。从各问题的联系上看,各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前后逻辑关系,基本围绕背景、原因、措施、表现、特点、特征、作用、评价、变化、启示等问题进行设问,环环相扣,逻辑关系缜密。
那么,针对学生有关材料解析题能力的培养,老师应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呢?
首先,史料从何而来?材料需要进行精心选择。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原始材料,比如课本每课内容后面都会有一部分的“文献资料”,课内思考题等,特别是岳麓版教材,这部分的材料甚至涉及到很多前沿的学术研究热点,非常值得探究一番。如果能在备课过程中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结合进教案中去,甚至通过这些材料创造出新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那效果自然更佳。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补充扩展课外史料。“材料解析题的发展趋向材料解析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得出结论,教科书中的知识只是理解材料的依托。” [2]所以,这就要求在平时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增加课外史料以丰富学生知识的体系和强化史料信息的提前加工能力。当然,这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历史史料储备,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收集甚至原创一些材料解析类型题。另外,要注意的是,被选取材料内容必须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同时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强化教师史料解析的教学意识。教师须有在观念和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工作的设置,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历史情景所使用的材料以及使用的材料解析题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强化材料解析题设置与操作的业务技能,题目设置在备课过程中完成,而操作则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在课堂上完成材料解析题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引导学生从材料和情境中辨别信息,提取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教师的业务能力到位,必然就能随心所欲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备课和教学实践中去。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人事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不管是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还是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探究过程中,都能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
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让学生的主体性反促教师的主导积极性,形成双向良性促进。
最后,有效指导学生的学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教学必须围绕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展开的,特别是在进行材料解析题教学过程前,要把相关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且将方式方法指导贯穿于整个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指导,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度。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不断有新的变化,而材料解析题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将会在对学生的考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而言,需要从意识观念到业务能力方面不断去学习、强化,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提取、加工材料的能力,这样的学科教学才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柳雪红. 巧解历史材料解析题[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39)
[2] 田中献. 材料解析题的发展趋向及材料解析能力的培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5(3):37-38
[3]王翠霞. 高考材料解析题变革与中学历史教学之改革[D]. 福建师范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