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华 王鲁英
山东省昌邑市育秀学校 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61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来说使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意义重大,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具体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究,提出了相应地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研究,重要的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全来说非常重要,也因此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初中化学实验研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相应地创新意识,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有尝试的舞台,有施展能力的平台,这样才能够在实验研究中形成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这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来说意义重大。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所在
(一)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标准之下提出的,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区别性,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的开发上,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不当之处,对传统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剔除,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等,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课堂体验上,这样学生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就会不断地突出,学生在实验当中得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化学学习及以后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化学实验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宽松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下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研究,此时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被大大地激发,愿意在这种环境下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育价值极大。
(二)发散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当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了实验操作上,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记住操作过程就可以了,所以在实验课程当中选择性地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背诵,死记硬背的方式只会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发散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开发与引导上,不要用固有的理念或者思维方式去教化学生,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开展“氨分子扩散”这一部分的实验时,如果学生只是将实验操作过程背诵下来,对于整个实验的整体认知就会变得十分地肤浅,不会自主地进行问题的延伸与理解,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受影响。比如,在开展了本次实验之后,当教师再次提问,氨水当中除去氨分子之外,还存在哪些粒子成分?氨水当中的哪种成分是基于粒子运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需要依靠实验进行佐证的,但由于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不重视,忽视自身的操作,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局限,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化学实验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不仅要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产生问题,并能够基于问题进行思考,远比解决问题更有利。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当中对实验活动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基于此提出问题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就会用新的角度去看待与解决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也需要学生具备这样的想象力去思考,这才证明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来源是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整个与改进,对于身边物品的好奇与反思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对化学实验的优化获取的,需要教师做好捕捉工作,与学生之间做好思维的碰撞,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地影响。
比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实验当中,实验用到的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通过反应前后的变化进行探究。这个实验中教材采取的实验方法是将铁钉直接装在硫酸铜的溶液当中,但是浸没后的铁钉不容易被取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学生A:可以将铁丝插入到橡皮塞当中。学生B:可以利用细绳系住铁丝。学生C:可以将下端的铁丝燃烧成螺旋状,这样接触的面积大了,看的也就更加清楚了。学生D对于C同学的说法表示赞同。通过对不同学生想法的了解,学生们说出了自己关于实验的想法,虽然在课堂上占用了一部分的时间,但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很好的启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相应地成长,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自然是好的。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
化学本就是一门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将化学实验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对以往单调乏味的实验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探索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当中,教师就可以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到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有趣的实验——“跳舞的鸡蛋”。通过这个实验名称,学生对本次实验就会产生一定的欲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使用醋当中放入鸡蛋,发现鸡蛋会出现乱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鸡蛋壳的成分是碳酸盐,与醋进行接触后发生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鸡蛋因此出现了跳舞的现象。这样设计趣味实验,学生不仅会觉得化学学习很有趣,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再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化学小实验,都可以运用到课堂当中。比如用醋或者小苏打清洗水垢等。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组织开展这样的对比小实验,通过实验的趣味性,增强课堂的形象感,让学生可以高度集中地参与进来,这样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会逐渐地提升。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书本上,也应该付诸到实践当中去,深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去领悟与体会学习的深刻含义,不断地持续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当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实验室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选择操作性强、学生兴趣浓厚、趣味性十足的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如,可以选择与环保相关的课题,制作水果电池。这样的实验性强,而且可以在传统实验与新实验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可视化理解。再如,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工皂。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添加哪种成分会有何种不一样的体验,会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神奇,会有更多的创造灵感,对于学生创造性、实践性,个性化的培养十分有益。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教材上,还应该对实验进行创新与优化,密切结合实际生活,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殿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9,(2):119.
[2]陈献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2019,(53):167.
[3]滕丽群.以培养基本实验素养为主体目标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