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及制约因素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侯香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也随之转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这便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侯香丽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215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也随之转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这便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发掘学生的运动特长、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等做为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定向运动应运而生。定向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并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体育智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小学体育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定向运动;意义
        前言
        定向运动是一种新兴起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课堂,设置到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在游戏中进行体能和心智的锻炼。定向运动教学生动有趣,新奇特别、充满挑战,可以大大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引入定向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是我国体育教学定向运动起步比较晚,小学生年龄尚小,这些都是实施定向运动教学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定向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一)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稳定性比较差,好奇心比较强。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就是田径、排球、篮球、足球、跳远和体操等。这些体育项目单一枯燥,学生从中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时间久了,容易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1】。并且传统的体育对体能的培养过于注重,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不够关注。另外传统的体育项目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排斥的情绪。
        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进行,也可以在城市的郊区、公园或者学校里进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开展定向运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在校园或者附近的小型公园开展。定向运动摆脱了固定的教学场地,设置在自然环境中,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将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好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定向图、指南针等工具,并且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确定走哪条路最快到达目标,使用那种策略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这些新奇的运动形式,会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并乐于去完成任务,所以将定向运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磨炼学生意志,发展学生优良品质
        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从课堂、操场走向校园和野外,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比课堂和操场相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运动中可能会遭遇困难,这时需要自己去面对解决,所以定向运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我生存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定向运动看似自由随意,其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竞争中,让学生面对挑战,能发展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主动进取、不轻易放弃的精神【2】。
        小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有时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需要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因此定向运动还有利于启发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总之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的开展,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
        (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往的体育教学田径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但是由于长跑运动强度太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耐力,短跑需要学生有强大的爆发力。并且田径运动单调枯燥,在田径运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加,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体能很难得到大幅的提高。但是定向运动是在新奇的场地进行,又具有灵活的运动模式,让学生在乐趣中,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其中。

有研究表明,在进行一段时期的定向运动后,学生的肺活量得到显著提升,耐力大幅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也有一定的改善,学生的运动速度增快,力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定向运动的场地开阔,这种开阔的空间会让学生的心情更加舒适和放松。在定向运动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会让人心情愉悦。并且学生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也会增强自我意识,增加自信心。有的定向运动需要学生与人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上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一)相关知识和教材的缺乏
        定向运动是新型体育项目,相对西方一些国家来说,我国的定向运动起步比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做支持,学生对定向运动知之甚少,有的体育教师对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也比较缺乏。定向运动没有标准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的定向运动专业知识大都来自书籍和网络。基于以上原因,让小学体育引入定向教学变得困难,没有标准的教材做指导,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定向运动时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大多浅尝辄止【3】。定向运动知识的和教材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的开展。
        (二)缺乏场地和器材
        定向运动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才能有效开展。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小学体育定向运动需要在安全可控的场地进行,但是校园人口密度大,活动场地很小,校外又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运动场地的缺乏大大地限制了小学定向运动的开展。另外大多学校并不具备定向地图、指南针、点标等器材,这些器材的缺乏也让小学体育定向运动的开展产生一定阻力。
        (三)安全性因素
        小学体育定向运动会在整个校园或校园外的场地进行,不同于学生平时上课的教室和操场,会让学生单独或结队行动,这就使定向运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学校、家长都比较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性也是制约小学体育定向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传统观念的约束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就应该在教室好好学习,在小学体育课上开展定向运动很有可能让家长认为学校是“不务正业”,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另外学校的管理者考虑到家长的心理及定向运动的安全性,也不敢批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新项目。这些传统观念都限制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定向运动。
        (五)资金不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需要配备指南针、定向图纸、点标器等器材。学校还需要让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定向教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学校管理人员的肯定,就很难获得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匮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体育定向运动的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的定向运动仍处于初期阶段,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定向运动都不够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另外还有场地受限、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这些都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的开展。而我们利用有效地教学手段,解决了存在于小学体育定向运动教学中的种种困难,使得定向运动在小学体育的教学领域发挥了积极的教学作用,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与创新,在整体上切实提升了定向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价值,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静.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科幻画报,2020(04):147.
        【2】李小艳.小学体育课开设校园定向运动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2019(06):31.
        【3】夏浩钧.定向运动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9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