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 董明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董明
[导读] 摘要: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将水利工程项目作为管理工作当中的重点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来实现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需要对各方面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使整个施工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将水利工程项目作为管理工作当中的重点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来实现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需要对各方面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使整个施工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流和围堰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为保证水利工程行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对其技术、工艺进行改造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而围堰施工技术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类型,必须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围堰类型,掌握围堰施工的应用要点,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质量,并充分发挥围堰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1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征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全方位优化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应精准明确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征,充分全面发挥导流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充分全面地提升导流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价值。在实践环节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选择坝址。坝址的选择关系到后续所有水利工程内容的实施,也影响着导流施工步骤的确认,在选择时,应考虑实际活水流域的地形、地质、水质指标、工程量及施工工期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坝址位置。(2)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水利工程都需要采用导流施工技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依托于详细全面的地质勘察及水文测量等工作,充分结合坝址的区域及流水的速度、方向等因素,科学确定是否需要运用导流施工技术。若需要采用导流施工技术,则需要编制科学的施工计划以及施工方案。(3)制订科学的导流方案。在确定水利工程实施需要导流施工工程时,为确保水利工程不被水流影响,应确定流水的疏导布置,然后根据导流设置的方案,确定后续厂房的分布等。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流过分汇聚及可能发生的渗透等,都可能对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等产生较大影响。为有效防范这一现象,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应用导流施工技术,更好地提升导流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管理
        2.1明渠导流技术应用管理
        明渠法需要施工方利用河岸或河滩修建渠道,然后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围堰,将水通过渠道排入水系。这种导流技术主要用于坡度较缓的河流或宽阔的河滩。如果周边存在老旧的其他水路,可以进行完善的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工程量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然而,明渠导流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坝床较窄、盖板较深的区域使用分段导流难度较高,可以使用明渠导流技术。而如果河床存在垭口,需要引大流量或地质条件有限的区域,则不能应用明渠导流。明渠导流适用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航运、破冰、过木等情况,所需要的施工时间较短。如果团队施工经验不足,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应用明渠导流能够有效解决施工问题。明渠导流技术主要涉及导流轴线、进出口点的布置,通常需要在宽高原、垭口、沿岸老河床划定导流轴线,使渠体轴线延伸至上下围堰外坡脚以外,满足水平侵蚀控制要求,尽量划短,避免深挖。同时进水口和出水口应与上下游的水系相连,并监测与渠道的交角,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2.2隧道导流
        隧道导流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在一些河岸的上方建造隧道来进行引水工作的,这种方式的引流量相对来说会小一些,但是可以通过增加隧道的数量来提高流量。这种方式一般会应用在一些条件比较恶劣的山区当中,比如,一些山区当中的河流量非常强,但是两侧地势非常险峻,这种环境就非常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施工。在隧道转弯的阶段需要切实的考虑到当地的环境以及各方面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转弯,注意要防止底部出现强力冲刷或者是淤泥沉积的现象。


        2.3分段围堰法导流技术
        当水利工程位于河道较宽、流量较大的地理条件的时,施工单位可以考虑采用分段围堰法。在工程阶段中,分段围堰通常位于窄河床,为采用这种引水方法,必须在合理的基础上选择渠道狭窄的程度,后期利用引水的排水渠道进行下层原木的引水。在应用井下渗透时,必须对闸门设备、水工结构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井下的最佳规模。此外,底孔的设计必须满足密封、桥接和截流要求。如果其他排水构筑物的排水能力不足,可以通过预留坝体的槽口进行排水。根据施工条件、排水能力和设计流量的全面分析的结果,保证合理的凹槽的宽度。渠道高度较高,岸坡稳定平缓时可考虑采用明渠,并综合分析明槽槽率,尽可能在出口处散失能量,确保与工程的充分融合。
        3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要点
        3.1采用浆砌石块施工的围堰技术应用要点
        采用浆砌石块施工的围堰技术时,多以石块分层为依据将石块进行卧砌,但在砌筑过程中石块之间会存在各类细缝,严重者会影响砌筑质量。对此,可以引入拉线处理方法,减少石块内孔洞现象。同时,在砌筑前要提前湿润石块,促进水分渗入石块,然后对石块缝隙进行判断,一旦发现缝隙超标,要及时使用碎石等材料进行填缝。石块砌筑前要检查其表面是否干净、光滑,依照相关工艺做好缝隙填补、抹面等操作,达到防护的目标。
        3.2土围堰施工技术
        土围堰通常用在河流较浅的工程当中,水深小于1.5m,水体流速小于0.5m/s。施工团队根据图纸状况,选择具有粘性的土质,如果土体运输比较困难,也可以利用砂工作围堰填筑物,同时在靠近水体侧添加土工膜进行渗漏防护。为了提高土工膜的防护效果,可以进行分层碾压,平均0.5m厚碾压一次。上下坡之间有一定施工比例限制,通常为1:1.5。施工团队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海浪高)0.5m-0.7m,同时根据不同建筑区域的土体状况重新预估围堰的断面,以达到最佳的围堰效果。
        3.3混凝土围堰
        在任何一项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都会使用到混凝土,而混凝土同样也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项基本的使用材料。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混凝土存在裂缝的现象。经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出现裂缝的现象主要就是由于存在温差而导致,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水化热现象,从而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而且能够导致出现温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天气方面的原因,在施工的时候,天气的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较大温差。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温差的控制,从而才能够更好地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应用导流以及围堰技术来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也需要切实的考虑到当地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更合适的施工方式来进行项目的施工,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去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彪.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05-106.
        [2]王宇.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8-89.
        [3]刘婷婷.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32):62.
        [4]徐寅.施工导流和围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居舍,2019(32):78.
        [5]白俊峰.基于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水利水电施工分析[J].居舍,2019(3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