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困境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 张兴梅
[导读]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德国著名哲学家、
        张兴梅
        子洲县第一小学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席勒的《审美书简》,在该书中,席勒主张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完美人性,进而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纵观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史,“美育”的教育思想是贯穿始终的,如从注重诗、乐教育的孔子到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西方则有柏拉图、贺拉斯等人也都提出了一定的美育理论。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所以语文学科在教会学生们识字阅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由此语文教学承担的更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功能,同时还有对于一个孩子审美的启蒙。但是当前小学语文的美育仍旧面临许多的困境和问题,如何使得美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们感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是我们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新浪潮”,在2018年9月10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学校美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全面改进和加强学校美育,我们要坚持贯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提髙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当中,习近平主席指出美育的必要性和坚持原则“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和急切需要教师们解决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因其浓厚的文化属性和人文精神,成为审美教育的中坚一环。
        与此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小学语文更是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形成受用一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小学语文课本和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元素,例如像是汉字美、音韵美、结构美、意境美、形象美等,这都表明了语文学科与美育更加密切的关系。所以美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具有十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困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美育的教学部分,仍旧存在相当程度的困境,概括来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团队专业化程度低、审美培养意识薄弱。由于教学条件的各种限制,师资力量专业性比较缺乏,突出表现在乡镇小学和乡村小学当中。大家普遍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难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一些低龄年级甚至会出现一个老师负责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情况,由此形成的参差不齐的语文教师团队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可谓是难上加难。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也是少之又少,许多辞藻优美、富有情感和内涵的经典文章被束之高阁,本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的课堂成为了呆板的识字课和抄写课。在机械性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们丧失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低龄儿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丧失了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学习中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入手。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小学课程改革提倡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达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性沟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对美的感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种教学形式并不是热闹非凡的“花样”,例如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朗读,很多老师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分组朗读、男女生扮演角色朗读、开火车朗读等等,课堂表面看起来积极活跃,但其实学生们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深层的知识,更没有对于美的感受了。
        最后,是家庭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重视度不高、支持性不强。很多家长对于审美的教育和培养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是为初高中的知识打基础的过程,对于与考试升学无关的课程教育支持性不强,更有一定数量的家长重视分数成绩,甚至剥夺了孩子的一些审美爱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形成正确良好的三观,美育的本质是以美育人,目标是强化审美意识、完善人格,从而自我建立审美人生,培育本真人性。家庭教育更是应该成为孩子审美成长的保护伞,减少过度的功利性目标,与学校教育一起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形成。
        三、困境解决的新尝试和新方法
        对于以上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我们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尝试思考和解决:
        首先是学校方面,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程度,定期向教师提供专业学习和美育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加强教师的审美素质,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团队必须要找到系统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审美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带入课堂,带入文本,同时也要拓展课堂外的语文美感培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语文学科中的美。同时其他学科也要以自己的学科特色为主,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对于小学学生们来讲,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尝试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对于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如绘画、书法、摄影、短视频拍摄等等,学校也应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学生们自主交流。
        其次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支持和保护孩子的审美兴趣,积极配合学校完善孩子的审美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感受文化古迹的魅力,这对于语文学习有一定的理解帮助,还可以通过话剧、电影、音乐会、展览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审美感知。
        最后在社会方面,给予学校美育以充分的支持,可以对于一些偏僻地区的小学开展线上美育云课堂,欣赏优秀文艺作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传播美育的理念和思想。
        综上所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审美教育。关于美育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困境和策略也是各有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首先加强自身的学科专业性和美育教育理念的深度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对于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地区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好的破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更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