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5期   作者:鲁琴
[导读]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零基础,需要身边长者的谆谆教导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鲁琴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幼儿园
        摘要: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零基础,需要身边长者的谆谆教导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除了智力教育锻炼,不能缺少的就是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让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艰辛,通过亲身体验,幼儿才会真切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劳动教育从幼儿抓起,能够更好地配合智力教育。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幼儿;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必要的环节。是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实践体验环节。是贴近现实生活的生存技能和发展技能。幼儿的学习任务不繁重,有很多时间可以参与劳动教育,但观照现今许多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智力教育占满了幼儿的学习时间,在学校学习好书本知识,回家学习好补习班的知识。周末放假还要学习音乐、美术等课程,幼儿很少有能够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培养幼儿兴趣方面的特长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为孩子将来在社会发展中谋求更多的可能性。任何方式的教育都是长时间的培养才有效果,劳动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幼儿三方面长时间的坚持,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促进幼儿的个人成长发展。劳动教育对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发展都大有裨益。适当的劳动教育是锻炼身体的一种体能训练方式,针对不爱运动的幼儿,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多做劳动,挥洒勤奋的汗水,得到适当的回报后孩子就会很满足,心情开朗的同时也参与了身体锻炼,一举两得。劳动教育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开朗的性格,让孩子从心底处热爱劳动,愿意通过劳动让自己的生活一点点发生改变。孩子看到自己通过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接受新事物,而不是让家长和教师每天跟在孩子后面督促学习。对幼儿的劳动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让孩子每天起床就能自觉收拾自己的床铺,书包,自己吃饭,洗袜子等基本劳动,为孩子智力、体育、德育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更好地辅助作用。
        劳动教育适应现今教育观念。现今生活条件便利,父母也都比较宠溺孩子,在家不用做任何家务,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十几岁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劳动,将来独自步入社会发展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生活中却还需要父母照顾,但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生。父母教会了孩子通过好好学习实现人生价值,也要教会孩子通过好好劳动照顾好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力发展,树立坚定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教育观念的革新,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提高,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注意很多。生活条件便利的同时对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不仅要从小抓起,家长和教师也要学习劳动教育的内容,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更好的榜样,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独立自主意识,也有助于在学习上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对幼儿的劳动教育
        (一)通过重视劳动教育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孩子先了解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对幼儿课程的安排以动画视频、音频等比较形象生动地展现方式为主,配合一些教具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上讲台体验。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安排就体现在午餐、午休上,教师在旁有序指导,让孩子们排队自己拿饭盒打饭,安静吃饭并清洗碗筷放回消毒柜;午休时让孩子们自己叠被子收拾床铺,不太会的上前协助。从这些小动作出发,先学会照顾好自己的吃饭、午休,再与班级同学交流劳动实践课程心得,互相学习更为便利的方法。课间休息想要喝水也要学会自己去拿杯子接水喝,零食的包装也要学会自己拆,都是些基础动作,放在此处特别提出的原因是有些幼儿连这些基本动作都要教师代劳,教师有照顾小孩子的责任,但不能纵容小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接水喝都让教师帮忙,更别说其他的劳动实践课程安排孩子会愿意去做。教师与幼儿沟通时说话的语气不宜过重,要温柔亲近,对不听话的孩子也要温柔地规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在家里的劳动教育基础内容就比较多,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基本处入手,慢慢教会孩子进行最简单的劳动,与孩子约法三章,规定家长教会后自己要坚持每天动手做,等到孩子熟练后父母再适当增加难度。劳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做出改变,适当的奖励机制和鼓励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难的是坚持到养成习惯。
        (二)通过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生活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有教育界的专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需要培养的,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慢慢就会有这种能力。独立自主的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幼儿抓起已是必然之举。要让孩子由“我该做”变成“我想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幼儿园,通过手工课程可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例如,种植一株植物带回家养,与家长共同照料定期拍照发送至班级群内,互相交流经验心得。照料植物的过程是让孩子明白养护生命的不易,用心照料的同时也要自身吸收养分,否则就不能存活。幼儿园与家长的粘性是高过中小学的,幼儿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都不足以让教师完全顺利地与学生沟通,学生的任何情况都需要与监护人沟通。教师对幼儿家庭情况要做到百分百熟悉,家长也要与教师保持高度联系。在这么紧密的联系下,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共同商量出培养幼儿劳动力发展的良策,在学校与家里都做好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尤为重要。
        要重视劳动教育,教师与家长注重沟通为幼儿分配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这是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幼儿的习惯是比较容易通过引导养成的,在孩子年幼时就树立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态度决定一切,也将决定孩子在之后的劳动教育中的行为。适当的劳动教育对幼儿的个人发展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也会引发家长和教师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程彦琳.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李秀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