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及对策研究 周琳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周琳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各个地方上的医院建筑数量也在随之增加。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各个地方上的医院建筑数量也在随之增加。由于医院建筑的规模普遍较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较高的难度。为此,本文列举了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管理对策
        一、前言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建筑而言,医院的科室较多且功能复杂,因此无论是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上,还是对工程质量的综合管控上,均有着更高的要求。基建管理部门作为“把关人”,应当准确把握好管控时机,从根本上杜绝控制不精细、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把握好每一项工程管理环节,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医院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要点
        (一)医院建筑的功能与选址
        医院建筑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较大且结构复杂,因此工程建设的周期时间普遍较长。展开分析,医院建筑的功能大致可被分为两点:服务于大众,为患者提供一系列的医疗救治服务;为患者相关的护理服务。
        医院建筑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综合考量当地区域的人口密度、医疗需求以及患者情况等,具体的参考因素有如下几点:周边环境整洁安静、交通便利、生活资源丰富等。如果发现选址地周围有工厂,则需要对工厂的生产活动进行调查,避免存在烟尘、放射性物质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出现。当选址地确认后,则要提前预留出足够大得扩建空间,为日后的医院扩建做好准备。
        (二)主要构成
        鉴于医院的服务性质、功能以及建设规模,医院建筑的主要构成也存在差别。例如,如果是床位在500余个的综合医院,建筑构成主要包括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行政部以及服务部等。其中,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构成了医疗主体部分,建筑规模与场地面积最大;而后勤部、行政部以及服务部主要负责的日常的公务处理,需要在区域划分上保持独立性,在布局设计时应当根据其功能来加以区分。
        (三)布局形式
        医院建筑布局形式的规划主要针对的是门诊部、医技部以及住院部而言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布局形式为分散式、集中式以及半集中式这三种。其中,分散式是一种比较传统布局形式,不同功能的建筑均独立存在,其优势是采光好、保护隐私、环境舒适,而缺点则是对占地面积的要求更大,在管理上存在难度;集中式则与分散式不同,医疗部门、后勤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等均处于统一建筑内,其优势是节约用地面积,缩短管线长度,但缺点则是私密性较差且工程建设的难度更高;半集中式是目前应用率最高的一种布局形式,根据不同功能的建筑来进行设计,例如将医疗部、住院部以及门诊部放置在同一建筑内,将后勤部、行政部、管理部等放置在其他建筑内。此种布局形式不仅有效保证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而且还避免了不必要的用地面积浪费。
        三、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
        通过了解上文内容可知,医院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公共性、复杂性、综合性,随着各个地方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的建设规模也在随之扩大。但总的来看,有关于医院建筑的工程管理水平却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在很多环节上均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问题与缺陷。事实上,如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疏忽,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引发诸如建筑裂缝、地基沉陷等事故。鉴于医院建筑的复杂度较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避免为后续的工程环节造成影响,需要从医院建筑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入手,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合理性,同时要着重凸显出以患者为本的设计原则。

此外,医院建筑的建设与施工环节同样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不仅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环境的管理,同时还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当一个施工环节完成后,施工单位要做的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管理人员要做好初步验收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达到要求标准后再继续下一个施工步骤,杜绝留下质量隐患。
        四、加强医院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行业指导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单位的质量意识,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结合以往医院建筑工程的管理经验,分别从建筑规划、建设环境、施工安全等几个方面来着手改进,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完善管理政策。为了加大力度,政府部门要与相关职能机构形成合力,督促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向所有申报资料提交完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流程,让医院建筑的建设方与施工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准备工作。
        (二)强化施工队伍
        现如今,能够对医院建筑工程质量带来直接影响的即为施工人员,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压缩成本,在组建施工队伍时选择从当地的劳务市场聘请“散工”,这些施工人员多数为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不仅没有参与专业的岗前培训,而且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流动性极大。这样一支松散的施工队伍,不仅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在日后,施工企业一定要多方考察,从正规的劳务企业或单位聘请专业的施工人员。此外,在挑选重要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查询其是否具有相关专业资质,同时还要了解其是否具备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在正式进入到施工阶段后,需要按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的相关条例来开展管理工作,同时督促所有施工人员要做好日常的自查、互查工作,尤其是在交接工作时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如若在质量检查环节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必要时要予以惩罚。
        (三)提高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力度
        除去上文提及的两点以外,日后还要加大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在施工材料的购买环节,采购人员要货比三家,严格追溯到材料的生产厂家、经销商,了解相关资质,确保购置合格的优质材料。当施工材料进入场地后,相关责任人要开展全方位的验收工作,确保材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没有受到外力损坏,保证所有进场材料均能够达到要求的验收标准。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与材料经销商取得联系进行更换。当验收工作完成后,需要同步做好材料的存放管理,保证存储场地环境的安全性,同时配备相关专员来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环节众多的周期性管理工作。医疗建筑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能够确保医院建筑的建设质量与使用功能,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到各个工程建设步骤中,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报建工作,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一切资源来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加蓬勃。
        参考文献
        [1]陈柏华.医院基建部门职责定位辨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2):96-97.
        [2]李海永,李超杰,曲民生.浅谈工程前期申报审批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作用[J].建筑经济,2014(4):69-71.
        [3]丁胜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1):125-128.
        作者简介:
        周琳,女,(1969年-),湖南长沙人,工作于长沙市第四医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