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运营线路的施工识别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5期   作者:张鑫
[导读] 为保障地铁运营线路安全、快捷、舒适地运行,研究地铁运营线施
        张鑫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为保障地铁运营线路安全、快捷、舒适地运行,研究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施工的识别,提出管理方法,以及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各项施工能够在有限的时空内安全、高效和优质地完成,从而确保运营安全。
        关键词:地铁;运营;施工识别;管理
        近年来,在对城市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的调查中发现,因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给地铁运营线施工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做出针对性举措,提升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施工的顺利进行。城市地铁运营线施工涉及诸多因素,要确保工程施工的效率,必须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一、运营线路施工特点
        地铁运营线路设备的维修及其它在运营管辖范围内进行的各类施工的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特点为:
        1.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行车和客运服务的施工作业原则上只能安排在运营结束后的非运营时间内进行,并在运营开始前预留一段时间作为运营前的检查和准备。
        2.在运营时间内,遇行车设备故障影响列车运行时,须组织抢修施工作业,并应遵循“先通后复”的原则对故障设备临时处理恢复行车后,维持运行到运营结束再对该行车设备进行全面修复。
        3.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检修、维护、调试作业,具有时间短、要求高、作业区段相对集中、绝大部分为夜间施工等特点,必须合理、有效地组织施工时间和作业区段,要求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较短的施工时间,良好地完成施工任务,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二、施工识别
        城市轨道交通是由线路设备及桥隧涵设施、供电设备、信号设备、通信设备、机电设备、车辆及检修设备、自动售检票(AFC)系统、车站设施、建筑设施、人防设施、综合监控系统(ISCS)、乘客信息系统(PIS)、广告灯箱设备等组成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统一管理,一般将在运营管辖范围场所内实施的除按时刻表运行列车的行车组织、客运服务外的其它各项生产活动均称为施工,具体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轨道、信号、接触网、变电、机电、AFC等各类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故障处理及设备的增减或更新改造;
        2.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等各类设备系统的调试和试验;
        3.站内和正线轨行区的广告灯箱上下画,车站增设相应商铺、商业设备,以及临时性组织的商业活动;
        4.维修人员,行车、客运、司机等一线运作生产人员利用运营生产场所和设备进行的各类实操培训;
        上级安全部门、运营单位在运营场所组织各级应急演练;
        三、进行科学、有规划的施工管理
        1.实行科学的施工分类。结合具体施工的作业地点、时间段以及性质等对施工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进行施工管理的基础,施工分类是通过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的时空资源,根据划分好的类别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分别开展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2.实行科学的施工计划管理。

由于轨道交通涉及的专业设备很多,配备的人员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设备之间相互作用,人与设备之间又相互依赖,加上有效的施工作业时间非常短,只能在非运营时间内进行影响行车运营的施工作业。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施工计划管理,才能实现设备设施的安全、快速维修,保证列车的安全、准点、快捷运营。
        3.设立机构实施科学的施工计划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机构通常由施工协调领导小组及施工管理工作小组组成,机构人员通常是运营单位的分管领导及其下属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实现科学管理施工计划的重要保障。
        4.制定并实施完善的施工计划管理流程。流程应明确各施工计划的时间节点和具体计划内容,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可执行施工计划的重要参考。
        5.做好施工的组织及实施。(1)严格执行施工进场管理规定。为了规范管理,规定只有持有施工凭证的人员才可以进入规定范围施工。施工凭证与施工计划的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施工凭证对应一条施工计划。施工凭证还应该显示相关安全内容和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导办法,是一份具备较强可执行性的简洁版施工计划。(2)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时间执行施工计划。不同的施工情况,有不同的施工开始时间规定。影响正线轨行区或列车正常运行或客运服务的施工作业,需要待末班车驶离施工区域,地铁运营结束后方可进场开始施工。对不影响正线轨行区或列车正常运行或客运服务的施工作业,需要开车作业的,可提前开车将相关维修设备移到待修区待命,待可施工时,再开作业车到作业区域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对不需要开车作业的,可选择在运营时间内进行施工。不同的施工情况,也有不同的施工结束时间规定。对影响正线轨行区或列车正常运行或客运服务的施工作业,必须在列车运营结束后开始施工,然后在运营开始前结束施工,并通常预留30 min的时间做好各项营运前的检修和准备工作。(3)合理组织及实施施工计划。设立施工负责人专项职责制度。设立专人专项负责制度是指委任一个施工负责人负责每项施工计划的全程监管,全权负责施工计划作业的安全实施。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派遣、调配和管理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项目的各项施工过程,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办理销点手续等。项目负责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的作业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并持有有效上岗证。他还要清楚知道列车运营的相关规定以及项目施工的具体计划和流程,并熟练掌握施工项目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严格执行进出站的安排。首先,施工负责人应在施工前30 min到达指定的车站作业地点向相关人员提交正确的施工凭证,经审核后办理施工手续,这样就可以在符合施工条件时立刻进行施工作业。然后,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进站时间和进站点进站并完成施工作业。撤销施工点后,按照出站时间和出站点出站,车站也根据预约确认单的时间和地点放行。按照要求,各方要做好配合工作,共同完成施工作业。在地铁的实际施工作业中,需要多方提供专业性的配合工作才能共同完成施工作业,为了确保各方知悉并执行各自在配合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和施工内容,需要制定一些基本要求供各方执行。
        6.做好施工安全管理。(1)做好施工安全预想。施工安全预想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按照已审批的施工计划有序进行施工,在开始施工作业前,重视并充分做好安全设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行车人员的安全预想。在开始施工作业前,行车人员应结合其工作职责从行车安全的角度提前对审批后的施工计划的各项施工作业流程逐一进行预想。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预想。施工前,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施工计划的具体时间、区域和内容,施工单位通常会召集相关施工人员召开安全预想会,让他们了解施工概况和安排,并掌握安全施工的重点内容,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从施工安全的角度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等内容提前预想到位。(2)明确并严格遵循现场作业的安全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根据作业要求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后才能进入线路进行施工作业。在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需要再次检查并确保已按需对接触网进行了停电或挂地线的施工作业。严禁在没有配备消防设施的情况下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进行动火作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启用电气设备。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铁线路也在进行不断的优化改造,而地铁施工管理也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通过以上对城市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的阐述,作者主要就现阶段地铁施工管理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简析,对提升城市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给予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涛.地铁运营线路施工管理系统构建[J].甘肃科技.2018
        [2]卢浩.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施工识别与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