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5期   作者:李伟娜
[导读] 微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片段的阅读。它的呈现以简短的文字和相关图片为主,内容有趣,通常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载体。
        李伟娜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476600
        摘要:微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片段的阅读。它的呈现以简短的文字和相关图片为主,内容有趣,通常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载体。在解决了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时间和空间没有具体要求,促使更多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有必要在历史课堂上合理运用“微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基于此,本文对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阅读;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引言
        微阅读是基于微课资源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时下大数据平台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学技术出现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高中历史教师将微阅读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既能够弥补历史教材教学内容的不足,突出强调课堂教学重点,还能细化历史教学知识点,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强化历史教学效果。
        1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很难有模块化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微阅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理念,既能够满足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又能够充分符合学生的作息规律,提升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还能够灵活插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契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微阅读资源篇幅短小、重点突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舒适、愉悦的阅读氛围,学生可以在课间、放学途中、公交车上、晚自习、课堂中等各个时间节点进行阅读,无须提前进行准备,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情感,不需要连贯前后文章,促使学生产生新颖、有趣、自由的阅读体验感,能够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范围。
        2微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立足学情,精选材料
        教师在正式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选择与历史教学贴合的阅读资源,可从以下三个渠道挑选。一是历史方向的科普读物。当前,世界上有许多以青少年为受众群体的人文类书籍。在历史方面,从中华上下五千年到西方通史,相关读物有很多,能满足青少年群体多种多样的阅读需求。二是在网络上寻找阅读资源。通过在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搜索,教师可以发现许多通俗易懂且立意新奇的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剖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角度。三是选择与教材同步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点,按照难易程度挑选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心理,以免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推荐阅读材料,满足一些学生想要加深对某历史知识的理解或拓宽对某一章节内容的认识的需求,增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2讲究策略,注重实效
        2.2.1设计微课,共享微阅读的实用性,完善学生基础知识体系
        史料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基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理解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史料阅读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普通教学方式往往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导致很多学生逐步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史料阅读能力。

这要求教师逐步学会对新旧知识的协调与配合,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微课视频中互动交流,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现状,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真正为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达到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有效提高史料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高中历史教材受篇幅限制,很少会涉及相关背景介绍或内容繁杂的知识,就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时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背景资料或内容繁杂的知识制作成微课,向学生展示,如相关政治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故事及地理环境等。学生在充分了解该方面知识后,能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比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部分的信息量过大,许多学生会出现知识点掌握不牢、混乱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设计微课,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并理清逻辑关系,牢牢掌握相关知识重点。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利用微课来归纳,所有重点都一目了然。同时,这与学生的微阅读习惯相符,能作为辅助记忆和梳理知识框架的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巩固他们已掌握的知识。
        2.2.2创设情境,增添微阅读的趣味性,提升知识转化能力效率
        微阅读拓宽了知识交流的渠道,在人与人之间搭建了分享阅读感受、解决阅读疑惑的平台。提高微阅读的有效性,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当前,中学生非常喜欢使用QQ、微信等实时交流工具,并对口袋书、手机报等新兴阅读媒体了如指掌。这些都是实现微阅读的重要载体。网络上的经典短文、精彩片段及短视频等都会将学生带入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微阅读的信息,打造立体、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增添微阅读的趣味性。以《 “人民解放战争”这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利用班级QQ群开展在线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线交流和分享,先让学生观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微视频片段,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气势,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场景,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链接资料、在线互动,打造生动的阅读情境,学生将在媒体交互中获得阅读新体验,将显著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这才是真正的“玩中学”。因此,学校在打造智慧校园时,应考虑到高中生已成为网络平台的主力军这一特点,打造师生阅读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以便师生在校外也能有效地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遥控学生的微阅读情况,为其提供拓展历史知识储备的阅读分享或名师网络讲座,加深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通过有趣的微阅读,培养其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2.3形成机制,及时反馈
        为了确保学生的微阅读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制定检查机制,保证学生如实完成微阅读。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其他教学安排,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和阅读内容。然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从教师推荐的阅读材料中自由选择,达到规定的阅读时间或阅读量,并在本子上以打卡的形式做好记录。最后,教师要做好后续的打卡检查工作,并定期对学生的微阅读情况进行抽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阅读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了他们的历史基础素养,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微阅读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微阅读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先维.史料辨析处的见微知著:在历史阅读中培养学生集证辨据的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2016(4):11-12.
        [3]叶朝良.课堂动态中的洞幽烛微:在历史经典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历史教学,2016(4):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