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Alice in wonderland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丽杰
[导读] 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文本中的句型大部分为一般现在时及第三人称单数和少部分现在进行时的综合运用
        张丽杰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太行小学 山西省长治市 046300)
        【案例背景】:
        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文本中的句型大部分为一般现在时及第三人称单数和少部分现在进行时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景和交际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描述】:
一、巧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开头,我就告诉学生:I like watching cartoons. 问学生:What cartoons do you like watc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也贴近学的生活,学生纷纷举手。
        S1: I like watching 《Xiaomabaoli》
        S2: I like watching 《Zhuzhuxia》
        S3: I like watching 《Xiyangyang》……
        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 cartoons do I like? Can you guess?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 You like watching《Xiongchumo》
        S2: You like watching 《Balalaxiaomoxian》……
        我点头说Yes,I like watching them.Because my daughter like watching them ,so I often watch them with her together .
        学生听了都很惊讶,也很赞叹:你女儿真幸福!
        这些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却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这一话题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同时也为师生情感交流拉近了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紧接着,我对学生说:Now,I also want to watch some interesting cartoons with you? Do you like?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Yes,we do.
        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几个动画视频片段,一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What’she/he doing? 或What are they doing ?从而引导学生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学生对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非常感兴趣,而且懂得也很多,乐于表达,我对他们立即竖起大拇指进行表扬:You are so clever ,You know so much。
        随后,我又告诉学生:I like reading the story of snow white我问学生:What story do you know? Do you like reading stories?
        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以前学过的童话故事:Three little pigs ,The ugly duckling……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在故事教学中,层层设梯,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中,在学生对他们已知的故事众说纷纭之后,我马上卖关子: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那里发生的故事特别奇妙,你们想去吗?那你们可要好好动脑筋思考喽!里面有很多的问题等着你们去探秘哟!
        通过欣赏图片,创设神奇,奇幻的情景,引出课题:Aice in wonderland.
        然后,结合多媒体和文本图片1,2,3,我让学生猜一猜:Where is the girl? Can you guess?
        学生回答:Maybe,she is in a garden/Maybe she is in other counry/……
        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我的问题激活了。
        然后,针对文本中的Alice,我又问学生:How does she feel?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提问了文本表层的问题如:What dose Alice see ?What colour is the rabbit’s coat? What does the rabbit have ?......我还向学生提出了文本背后隐藏的问题:Why is the rabbit worried? How is the rabbit? What’s the rabbit late for? 让孩子们动脑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猜一猜。
        在遇到文本中的动词短语:runs away, jumps into, runs afters时,我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词组的汉语意思,而是请几位学生主动上台根据媒体课件上的图片情境亲自模拟表演这一系列的动作,从而突破语法词汇上的重难点。孩子们表演地非常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配合文本图片4,5和课后延伸及媒体课件,我利用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学生提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If you are Alice ,will you run after the rabbit? Will you jump into the hole? Is Alice afraid when she’s in the hole? Can the key open the door?
        这些问题基于文本,超越文本之上,在文末,我又追问学生:How does Alice think when she go through the door? What can you see through the door if you are Alice ? What will you mee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go through the door?
        之后又切合实际生活,我问学生: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Alice ? Will you drink the water or not?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表现都很精彩,孩子们的想象力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角度。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超越了教材,他们的思绪可以自由地飞翔,有多远飞多远,有多高飞多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相互碰撞。
         【案例反思】:
        1.设计交流话题,激发创新思维:
        本课教学时,我有计划地以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的话题为切入口,导入本课课题。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为学生思维摩擦与碰撞提供导火线,为学生的学生搭建开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发言欲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源头。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思维品质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所以学生语言表达往往受到限制,孩子们的回答不可能想语文那样游刃有余。但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说话、做事、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无边界遐想,我不予任何批评指责,尽量予以表扬,逐步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学时,我走下讲台,走进学生,靠近学生,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让他们敢说、想说,乐说。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内容和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