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定凤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民族小学 湖北巴东 444329
【摘要】: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农村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农村小学安全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探讨,通过对学校日常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措施,以此来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校园安全的规范化,严格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既关乎全体师生的安全问题,也关乎当地社会的稳定问题。[[[]李池寿.农村小学实施可操作安全教育的探索[J].《广东教育:教研版》 , 2006 (5) :6-8 ]]当前的中国走入新时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也将迎接新形势下的新的安全问题的挑战。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拿什么来谈教育问题。由此可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安全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势,学校应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要切实重视和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严格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许桂明.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 2013 (z1)]]
一、当前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增加投入资金。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指导,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并行开展,农村小学也需有序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但目前农村小学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以下现状:
(一)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学校在周例会会集中学习和安排安全工作,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都会涉及一个安全主题,并有值周领导讲评安全事项。各班班主任每周一第一节课和每周五最后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主要采用教师灌输式的教育与学习,学校开展相关演练少,以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二)教师缺少专业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
当前在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主要是一些其他课程的老师或者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来承担。任课教师缺少相应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有效的开展急救工作;同时学校也不具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基本课程通常都会由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兼任。
(三)小学生安全常识缺乏
一是现在农村小学对于相关教育资源获取不足,导致农村小学生对安全基本常识学习较为稀少,缺少基本安全常识与安全技能;二是小学生的总体年龄相对幼小,从而出现认知能力较低,自控力不足;三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越来越多,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学生,家庭教育大多呈现隔代抚养或委托非正式托管机构管理。从而使得大多学生长期处于溺爱或无人看管的状态,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等[[[]蓝耿星.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管理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5 (6) :12-13 ]]。
(四)学校一岗双责落实缺位
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也是第一责任人,落实各处室负责人安全责任清单,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但在具体责任履行中存在偏差、缺位、更大的漏洞。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中的第一个责任人,副班主任老师是第二个责任人。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服从两位教师的管理,不愿意接受其他老师的管理,因此导致科任老师对学生管理不到位。科任老师下课离开后,课间、三餐时间安全管理形成真空,无人看管的情况。
(五)部分学生心理脆弱
农村学校中高段学生因家庭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接受不了老师批评和教育,甚至会出现厌学或者自残的现象;在家的时候受到家长批评就会不吃饭或者离家出走。
目前,农村小学在安全管理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校舍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1.学校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农村小学校舍都是在九几年甚至更早建造的,大多数采用的是砖混结构,不具备抗震能力,由于建造久远,C级危房普遍存在,学校校舍可能有安全隐患;校舍外墙大多使用瓷砖进行装饰,由于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致使瓷砖出现松动脱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农村学校校园布局不够合理。教室走廊、楼道等学生课间活动空间不够,容易造成拥挤现象而引发踩踏事故;大部分的护栏也偏低或不够结实,易于发生安全事故。
3.农村学校年代久远,大多数学校消防设施不完备,只有灭火器,没有消防栓和消防水池。
(二)交通安全缺乏保障
现在农村虽然富裕了,但农村学生上下学乘坐“三无”、超载等车辆出行较为严重,仍然比较混乱。家长接送学生者证照不全、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如限坐两人的摩托车、限坐七人的面包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
(三)校外食品安全无保障 校园周边环境较差,临时摊点无证照经营,食品卫生得不到保障泛滥,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学校单方面管控力度不够。
(四)学生间矛盾冲突存在安全隐患
在小学高年级正从儿童向青少年过度在心理、行为上都有着巨大变化,“哥们义气“、小团伙、拉帮结伙学生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五)防溺水身亡仍然是所有学校工作之重,特别是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溺水身亡事例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校园内意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近几年数据统计报道发现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当然发生意外伤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制度欠完善
部分农村小学学校领导、教师抱侥幸心理,对安全管理麻痹大意。认为学校小,人数少、学生年龄小出不了多大的安全事故。教师对学校安全责任认识不到位,对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马虎欠精、大意欠细,充分信任班干部,完全放手让班干部管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和对于事情危险程度认知能力尚有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长安全意识不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较为松散且监护不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欠完善、欠落实,措施不严。如前所说对课间或午休期间安全管理责任教师不到位,科任教师对学生管理松散等是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强、考核不严所造成的。
(二)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或托付给其他非正式托管机构的,父母忙于挣钱,缺乏对子女的管理。家长不认识老师,连孩子也不知道哪个年级,老师不知道家长的联系电话。
(三)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小学规模小,公用经费不足,就是正常运转就很难维持。校舍大型修缮以及安全设施设备购置都存在较大的困难。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农村小学地势偏远,政府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监管不到位,甚至有缺位的现象。对于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管理是学校不具有执法权,而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车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缺乏持续性。
三、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钟启华.浅析目前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2 (30) :229-229 ]]。为了有效避免或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须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齐抓共管,落实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把控以及学校安全工作的分析,总结其的相关特点和规律,落实小学生安全管理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总结和探讨学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提高安全意识和完善制度体系
1.提高安全意识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学校教职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学校安全工作重视起来。将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并由校长亲自抓安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处室具体落实、与教职工签订责任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当前形势,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学生也必须提高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对生命有所敬畏。
要懂得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家长也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身监护责任,对孩子负责,随时监护自己孩子的行为及行踪。
2.完善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由学校校长牵头政教处具体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处室工作内容范畴之内,并作为目标考核项目参与考核。凡因个人工作不力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2)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为了明确“一岗双责”的重要性学校与各处室相关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黄晓红.校园安全制度及责任[J]. 《安全生产与监督》 , 2005 (5) :45-45 ]]同时为了明确家长的安全管理职责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纳入到教职工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落实权责相依,一岗双责,责任到人。
(3)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情形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和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管理的安全工作制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守护巡逻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接送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应急管理领导、工作职责等对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到有迹可查,违规必究,不留死角,不出纰漏。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马继红.浅谈校园安全教育[J].《新课程(下)》 , 2014 (9) :9-9 ]]
(二)加强师资培训,落实队伍建设
1.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学科教师培训。对中小学公共安全课教师要形成专门的理论知识、要系统化,才有利于传授学生系统化的安全知识。使老师除掌握学科知识之外还要了解常见安全知识。
2.加强应急技能的培训。教师不仅要具备安全理论知识,还得要具备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技能,要加强技能的培训。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时,才不能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如灭火器的使用、骨折的处理等。
3.加强教师应急演练的培训。要教育学开展各种应急演练,首先,要培养教师,只有教师掌握了各种安全应急知识、注意事项,才能够更好教育学生,保障学校应急演练顺利开展。
4.加强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特别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由班主任兼做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教师应接受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辅导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农村完全小学应该配置一名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
(三)加强学生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团结同学,懂得谦虚,遵守规则。
2.加强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识别危险,了解如何防止危险发生,了解在发生危险时处理危险的知识和技能,既要认识各种安全指导和警告标志,也要学会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和工具。同时,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各个环境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预防,防溺水教育,课外活动安全、体育活动,游戏安全,消防安全等。[[[]姚中彪.学生安全与管理浅析[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2012
作者简介:谭定凤,男(1984年-),湖北巴东,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民族小学,校长,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学校管理
]]
3.学校要组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提升师生的安全知识 ,从思想上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讲座中获取安全防范知识。
4.加强各种应急演练,只有使师生熟悉各种应急演练和设备的使用,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伤害。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地震逃生演习、消防演习、紧急疏散演习等,使全校师生都能了解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线,避免踩踏事故发生。同时还要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遇到自然灾害采取自救能力的培训与教育。
5.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特别是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学生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懂得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利。
6.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学校教师经常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其心理。对学生心理扭曲,应及时疏导,让学生能经受挫折,时刻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生活。
(四)落实校园安全联动机制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的,就必须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构建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应落实校园安全管理的联动机制。
1、政校联动。加强当地政府与学校沟通的联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如食品卫生整治、清理伪劣食品、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能只是在形式上采用发文件、开会、督查,填写整改清单,而是要与学校一起走进学生和家庭,走进校园周边及社会,大力宣传安全常识,积极督促安全管理,与学校形成长期合力,齐抓共管,共谋和谐平安。
2、警校联动。公安部门担负着全社会的安全保卫,校园安全更离不开执法部门的督促与协作。执法人员联合学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加强交通运输管理、配合学校搞消防演练、上一堂法制安全课等。更应着手校园现状的监管,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排除或制止。
3、家校联动。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单单就学校的能力是远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得到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应经常通过传单、QQ群、微信群、家访、家长会议及其他形式及渠道,以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积极支持与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并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及遵守安全的情况,共同商议危险因素的排查,从而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联动的管理模式,以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出行的安全。在城市中,人行道的畅通、指示牌及警示牌的醒目、交警的敬业等,可免除更多的交通事故发生,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因条件所致,许多道路没有经过职能部门的批准和勘测,由村民自发筹资筹劳修的道路,交通环境相对恶劣,有的村级路凹凸不平、道路狭窄、多居于悬崖边,乡级路无明显的提示牌和警示牌,无防护栏等设施,更有甚者,部分山区无公路,学生长期行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这将是交通安全的潜在隐患。因此,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将村级公路硬化、添加护栏等;加大镇乡级营运车辆的投入,增大车辆数,使农村学生上学、放学有车坐;把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既是安全工程,也是一个民生项目。加强对客运车辆、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督管理,设置特殊标志,以季度对营运装学生的车辆进行审核,让学生乘坐放心车。执法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改变行业作风,树立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小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道路交通安全。
(六)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部门应全面排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情况,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村学校校舍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对那些是砖混结构并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学校要求拆出重建。按照国家校舍抗震标准进行建设,有计划的改善和购买相关设施设备等。
(七)加强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
学校应定期检查校园校舍、活动场所和消防设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活动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矛盾和纠纷,解决问题;对校园周边精神病人员、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备案,请公安机关协助解决。
总之,“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体系工程。我们只有从日常工作抓起,从细致末梢的小事抓起,把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参考文献
[1]李池寿.农村小学实施可操作安全教育的探索[J].《广东教育:教研版》 , 2006 (5) :6-8
[2]许桂明.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 2013 (z1)
[3]蓝耿星.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管理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5 (6) :12-13
[4]钟启华.浅析目前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2 (30) :229-229
[5]黄晓红.校园安全制度及责任[J]. 《安全生产与监督》 , 2005 (5) :45-45
[6]马继红.浅谈校园安全教育[J].《新课程(下)》 , 2014 (9) :9-9
[7]姚中彪.学生安全与管理浅析[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2012
作者简介:谭定凤,男(1984年-),湖北巴东,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民族小学,校长,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学校管理